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_2025学年云南玉溪高一语文第二学期7月期末考试[有答案].pdf
文件大小:403.35 K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3.2万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一语文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

写清楚。

2.每小题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古至今,对于“自强不息”的阐释卷帙浩繁,但这

一次我们试图从一个奇特的角度入手,先从“马太效应”讲起。“马太效应”之名,源于《圣经》中的一句话: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1968年,罗伯特·莫顿提出“马太效应”这一术语时,曾有意针对当时科学研究领域的垄断怪象,其常见

案例就是学术职称越高、担任学术职务、社会职务乃至行政职务越多的专家教授们,得到的社会声望越

高、科研经费越多,即使他们的能力和那些尚不知名的学者相比其实相似甚至更低。推而广之,任何个

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机会取得更大

的成功和进步,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说的“赢家通吃”。后来马太效应专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并

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太效应”一直被大多数人口诛笔伐,人们批评的焦点在于它似乎是在歌颂弱肉强

食的残酷法则,或者是为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现象做了背书。更有人认为,“马太效应”的实质是对公平

性、平等性的破坏,是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全面掠夺,从而加速社会财富与权力的两极分化,

加剧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然而,这些或许是对“马太效应”做了情感色彩过重的误读。“马太效应”的

陈述初看确实会让人心理不适,但其实这一著名法则,不仅具有真实性与现实性,而且具有积极性与合

理性。

众所周知,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趋强避弱,原本就是人出于安全性、利益性的考虑作出的正常选择。譬

如手持两股资源,盈利者自然会追加多投,损利者便适当撤资少投。能力强、特长突出者自然应当给予

更多重任、机会、平台,“双商”皆低、误事害人者不仅不能奖励,还要追责惩罚,及时止损。这些在现实生

活中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原则。

1/29

“马太效应”可以用于成功学领域。一个人只要通过积极而执著的努力,让自己某些方面变强,就会在变

强过程中不断受到鼓舞,获得物质或精神财富,同时收获更多能力与智慧、历练与积淀、资源与机会,

进而越来越强;而此时的发展态势又会继续强化积极主动的努力奋斗,如此循环,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

发挥到极致。这一点尤其可以适用于儿童教育方面,幼年时的性格塑造、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可以贯穿

一生,培养得科学且优良的孩子,其势能会随着年龄增加迭代升级,得到更大的认可和自信的气场。同

样,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要想在某一领域内保持优势,就必须尽可能发展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同时注

重积聚品牌资本,以助企业的持续发展提升。

但以上这些,或许仍未触及“马太效应”的真正要义,“马太效应”的潜台词是对自强不息”的召唤,或者说

“自强不息”是对“马太效应”最具正能量的回应。

我们再来追根溯源一下引出“马太效应”之名的那个《圣经》中的寓言:国王出门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

人一锭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等国王回来时看他们的成果。第一个仆人用主人给的一锭银子赚回十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十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赚回五锭,于是国王奖励他五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将主人

给的一锭银子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所以什么都没有赚到。这时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手中的一锭

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说道: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

多多益善。

当故事的完整背景呈现时,我们的关注点和理解角度也便不同了——更应当将这个故事看作一个有关

成功规律的寓言——成功来自个人奋斗与机运巧合的糅合,当然这两者所占的比例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方式。毕竟,仅按照故事所提供的线索来看,这三个人在起始时段的身份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他们都从

国王手中拿到了一锭银子,都不知道国王的用意和最后的赏赐到底是什么,他们手中的财富、可用的时

间、面对的机运等都是平等的。这岂不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