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弹幕起源于日本,原本是视网站一种用于互动的字幕技术,方便大家边看边吐槽,用户的发言打成
字幕出现在视上。弹幕先是出现在弹幕视网站,又陆续现身于各类视网站,形成一种新的互动
评论样态。如今,弹幕已成为“互联网+社交”的新样式。网友们观看视频时,发出的评论以飞行形式横
穿屏幕,当出现很多评论时,就会产生如同无数子弹横飞的效果,这现象被称作“弹幕”。
不仅仅是“二次元”(动漫和游戏文化圈)领域,在剧集、综艺、电影等领域,弹幕也已成为年轻人交流中
不可或缺的方式。作为一强开放性、强包容性的动态交流媒介,弹幕备受年轻人青睐,弹幕中的热词
也时常成为流行语。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哔哩哔哩视网站(B站)的用户总共发送超14亿次弹幕,其中“AWSL”(表示
激动)、“泪目”“名场面”“妙啊”等弹幕被评为年度弹幕热词。弹幕文化让网友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
伙伴,他们的语言、行为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同,他们进而获得社交满足。
弹幕爱好者“山居客”告诉记者:“当影视剧有槽点的时候,弹幕会特别多,有时甚至占满整个屏幕。看
剧有了弹幕,就感觉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在看,通过弹幕与大家一起吐槽或分享观点,特别开心。”
(摘编自《弹幕参差不齐,先审后播很有必要》)
材料二:
弹幕,即观众发表在视画面上的即时评论,是观众对视内容表达各自态度看法、实现即时互动的
重要方式。
增强互动性是弹幕最重要的功能。弹幕是视网站适应社交媒介发展趋势,为增强互动性、提高网站
用户活跃度而设计开发出来的。传统的影视评论在评论区进行,观众多在看完视后发表评论,无法
实现即时互动。相比之下,弹幕能够让观众边看视频边把即时感受、情绪和看法用文字直接在视上
发表出来,不仅能与相关视频细节构成图文对话关系,还能够与其他观看者进行实时讨论与交流。
以视网站上线的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为例。当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响起、行军征战画
面出现时,弹幕就已经铺满屏幕。有的观众赞赏经典、抒发情怀、回忆观剧童年,有的观众点赞高清画
质和经典场面。随着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人物从镜头中掠过,观众或援引经典,如引用“千载谁堪伯仲
间”来抒发对历史和英雄的感慨,或以亲切称呼表达对某一人物的喜爱,或向其他观众普及文史知识,
助其理解剧情。
1/151/15
在视播放某一节点,观众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聚焦细节,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营造出虚拟会客厅
的效果。这种互动方式使弹幕不同于一般针对剧情和表演进行评价的文艺评论,而显示出参与式文化
的特征。视内容成为引发话题、触发感受、产生共鸣的媒介。观众借助对视内容的参与式对话,或
展示知识储备,或寻求文化认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围。可以说,弹幕是对过去客厅式集体观剧、闲
聊式社交文化的虚拟化转换,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弹幕实时互动有其真实率性
的一面,也易成为情绪宣泄之地和不文明、不理性言论的滋生场所,因而需要每一个参与者自觉维护
健康的弹幕文化,共同涵养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管,督促各视平台切实
履行责任,进一步加强弹幕审核力度,及时屏蔽有违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坚决戒除弹幕
的“低俗之风”;同时,应当倡导和帮助弹幕用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提高弹幕内容的质量,共同创造积
极健康的收视环境。
具有参与性特征的新型社交文化,有助于推动当代文化创新和融合。弹幕以其独特的方式,促进文化
经典的意义再生产和价值再传播。得益于参与式的社交评论文化,弹幕既向年轻世代普及历史文化,
又把年轻观众熟悉的流行文化和文化经典、主流价值相对接,打开网生代通向经典作品的新入口,推
动文化和价值的代际传承。
对影视生产和制作者而言,不仅弹幕评论具有大数据价值,而且他们能够即时看到观众反应。观众对
人物设置、角色表演、服化道细节以及剧情合理性的即时性讨论,可以督促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质量。
此外,弹幕还经常以集体智慧的创造力,对影视内容进行二次阐释,使影视内容与当代流行文化、当下
现实生活产生连接,从而孕育影视创新契机。
随着5G技术、移动设备和网络视听艺术发展,弹幕作为一种以视频为触媒的参与式社交文化,正积极
介入当代文化建设。我们要正视弹幕凝聚的集体智慧在当代文化融合和创新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