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_2025学年河南漯河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pdf
文件大小:408.34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1.58万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以为常的东西,人们往往会忽略,但是它无时无处不存在。一个新生儿出生的瞬间,心脏的瓣膜自动

生成,心脏开始跳动,血液从主动脉流向肺部的毛细血管,呼吸以第一声哭喊的形式开始。这是每个人

进行的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传播,他或她用原声性听觉符号的表现形式之一——哭,发出了一个极为重

要的信息:我活了,我来到了人世!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或她运用自身具备的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得到了母亲的乳汁,看到了亲人们的笑脸,听到了最初不懂,但天然能够掌握的母语。婴儿来到这个世

界上,本能地调动一切,动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努力把握着身体以外的世界。

当我们学会说话、能够思考的时候,会进一步感觉到,任何行动,包括思想,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和接

受,都无法进行。即使做梦,仔细想想,梦中的白马王子或妖魔鬼怪的样子,不也是在用母语给自己描

绘吗?以下的情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

她冷静下来,细细一想,看来确实是自己错了。她对自己说:必须赶紧找到他,认个错,不然机会错过,

这份工作就泡汤了。她急忙下楼,飞也似的跑向办公主楼。

在这里,“她”的思考和自言自语,是典型的自身信息传播。正是这种自身的信息传播在头脑中几个来回

的交流(我们一度采用“思想斗争”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最终决定了她后来采取的行动。

昨天下午5点20分左右,读者陈先生开车自北向南经过西三环航天桥上时,目睹了一辆桑塔纳车自

燃的全过程,热爱摄影的他记录下了这组画面。记者看到,事发地点的三条道路已经被警察封锁,一辆

车牌号为京C80347的白色桑塔纳通身被3米高的大火包围,冒起的黑烟和旁边的电视塔形成鲜明的

对比。

在这里,充满了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送。陈先生看到汽车自燃的全过程,这是一种视觉的信息接受;他

用相机拍下了全过程,这是以画面方式采集新闻信息;报纸将这些画面刊登出来,又是一种画面信息

的发布;记者获知这个信息赶到现场,描述他看到的情景,也是在传递信息。无论是私下自己对自己说

1/141/14

话(包括没有说话的思考),还是上学、工作,还有每天来自传媒的铺天盖地的新闻,我们什么时候能够

脱离信息的发出与接受?我们被信息传播包围着;确切地说,信息的传播渗透到我们的一切活动中,

从历史到现实。没有传播,我们无法做任何事情,传播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粘合剂,也是整个社会得

以运转的粘合剂。传播犹如人的影子,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当然与影子是难以分离的。

信息的传播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太自然了。任何正常的人都会想问题、说话。文化的普

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读书看报;电视则不需要文化的门槛,每天吸引着数十亿人消磨休闲的时光。

这些平常的事物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对于信息传播现象的研究,只是在人们必须跨进信息社会的门

槛时,才引起关注,发展为一门学科。因为信息、知识替代工业时期的物质资源,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会

资源,所以,不对这种资源进行研究,就难以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继续发展人类自身。

这并不是说,古代的先哲们没有研究过传播。例如,古希腊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就初步

研究了“演说”这种典型的传播现象。记载孔子言行的经典《论语》仅1.27万字,其中使用“学”字61个,

“言”字115个,“闻”字57个,“见”字71个,“知”字111个。至于“曰”(相当于现在的“说”)字,则随处可见。

这些字的所指,均是典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发出信息或接受信息的形式,它们充斥我们的古代典籍。

但是,古人尚没有条件(当时也没有这种社会需要)将信息传播的研究从一般性研究中分离出来,确立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除了军队之间的有形战斗外,同时出现了宣传战、电波战这些涉及传播的隐

形战争。与此同时,报纸、杂志进入大众化发展时代,广播普及到社会生活中,引发了诸多新鲜的社会

传播现象,于是,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形成。但是,这门学科很特殊,它的研究领域涵盖人类的所

有活动空间(包括大脑),它运用的学科知识也是综合性的,如同美国传播学早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