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堂导入讨论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性状不同的豌豆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影响呢?2.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
新知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你能在F2的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中找到“分离定律”的影子吗?根据F1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关系重组型
新知探究圆粒种子数315+108=423皱粒种子数101+32=133黄色种子数315+101=416绿色种子数108+32=140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表明,豌豆的种子形状和子叶颜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分别遵循分离定律。
新知探究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P配子YRyrF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新知探究(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YyRrYyRrYRYryRyr1:1:1:1配子F1
新知探究黄色圆粒YYRRP绿色皱粒yyrrYRyr杂交配子F1YRyRYryr♀YRyRYryr♂自交(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新知探究YRyRYryr♀YRyRYryr♂配子F1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___种遗传因子类型____种性状组合类型____种性状分离比:1694F29∶3∶3∶1
新知探究——测交实验YRyRYryryr1:1:1: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
新知探究性状组合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实际籽粒数F1作母1作父同性状的数量比1∶1∶1∶1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F1测交试验结果在测交实验中,F1不论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都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上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新知探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
应用探究1.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A.Aa B.Aabb C.Ab D.AaBbC
应用探究2.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2表现型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④F1表现型的比例⑤F2基因型的比例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B
应用探究3.下图表示两个纯种牵牛花杂交过程,结果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约为3∶1C.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可以稳定遗传D.F2中与亲本P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约占3/8CPF1F2普通叶白色种子(AAbb)枫形叶黑色种子(aaBB)普通叶黑色种子普通叶黑色种子普通叶白色种子枫形叶黑色种子枫形叶白色种子×
课堂总结F1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课堂总结杂交实验(两对相对性状)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理论解释(假说)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和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实验
课堂导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新知探究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2.研究对象条理清晰。3.统计学原理深入分析实验数据。4.科学设计实验,假说—演绎法。5.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科学精神。
应用探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A.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正确地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C
新知探究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1866年,孟德尔发表研究结果,但并未被世人理解,沉寂30多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新知探究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