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国家版图(中小学组)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湖北监利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A.Jiǎn利
B.Jián利
C.Jiàn利
D.Jiān利
【答案】:C
【解题思路】监利为湖北省县级市,地名读音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规范。监在此处读jiàn,四声。选项分析:A项为三声,B项为二声,D项为一声。正确读音对应C项jiàn。《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50页明确标注监利词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监”字在“湖北监利”这一地名中的读音。“监”是一个多音字,有“jiān”和“jiàn”两种读音。在“湖北监利”中,“监”应读作“jiàn”,所以答案选C。
2、近年热播的《中国远征军》是一部反映中国军队为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而英勇战斗的电视剧。该剧主要情节发生的时期是()(单选题)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B
【解题思路】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涉及抗日战争期间的战略行动。滇缅战场是二战期间中国与盟军合作的重要部分,主要发生在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的失利导致中国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滇缅公路畅通,保障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北伐战争(1926-1928)与反北洋军阀相关,解放战争(1946-1949)为国共内战,抗美援朝(1950-1953)为朝鲜战争。题干中“支援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明确指向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教材中中国远征军属于二战东方战场的组成部分。选项B对应这一时段。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并结合《中国远征军》所反映的事件背景来分析其主要情节发生的时期。选项A:北伐战争时期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1927年,其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这一时期的主要军事行动是国内的军阀混战和统一战争,并未涉及到中国军队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的相关内容,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时间跨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初,为了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所以该剧主要情节发生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该选项符合题意。选项C: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这一阶段主要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重点在于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与支援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军事行动无关,因此该选项不正确。选项D:抗美援朝时期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其战场主要在朝鲜半岛,与中国军队支援缅甸的英国盟军没有关联,所以该选项也不符合要求。综上,答案选B。
3、被风“吹来”的地形区是()(单选题)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核心考查风积地貌成因。黄土高原是典型风成沉积地形,其表层覆盖的深厚黄土层主要由西北季风将中亚、蒙古等地的沙尘颗粒长途搬运至此堆积形成,符合被风吹来特征;内蒙古高原以风蚀作用为主,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则由河流冲积作用主导。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强劲的西北风从内陆地区带来大量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沙尘堆积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因此黄土高原是被风“吹来”的地形区。A选项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它是在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以及流水、风等外力作用长期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并非主要由风力堆积形成,所以A选项错误。C选项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并非被风“吹来”的,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挟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原,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并非风力作用形成,所以D选项错误。
4、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现辖7县1市。请问下列哪个县不属于该州管辖?()(单选题)
A.夏河县
B.碌曲县
C.舟曲县
D.岷县
【答案】:D
【解题思路】甘南藏族自治州隶属于甘肃省,其行政区划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有明确记载。该州现辖合作市及夏河、碌曲、舟曲等七县。岷县历史上曾属洮州辖区,但现行区划中归属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