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五届美丽中国(中小学组)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下列哪座山峰是青海省的最高峰?
A.公格尔峰
B.布喀达坂峰
C.乔戈里峰
D.公格尔九别峰
【答案】:B
【解题思路】青海省最高峰为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属昆仑山脉。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位于喀喇昆仑山脉。该信息出自《中国山脉名录》及青海省地理资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青海省最高峰相关地理知识的了解。选项A,公格尔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是昆仑山山脉的最高峰,并非青海省最高峰,所以A选项不符合。选项B,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是青海省的最高峰,B选项正确。选项C,乔戈里峰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上,它是世界第二高峰,不在青海省,C选项错误。选项D,公格尔九别峰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不属于青海省,D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
2、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是哪三个层级?()(单选题)
A.省、地级市、县三级
B.省、市、县三级
C.省、地级市、县级市三级
D.省、县、乡三级
【答案】:D
【解题思路】我国宪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基本层级,其中省含自治区、直辖市,县含自治县、市,乡含民族乡、镇。选项中省、县、乡三级精准对应宪法原文,而其余选项混淆了实践中存在的地级市等派生层级与宪法基础层级的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为省、县、乡三级。选项A中提到的地级市并非行政区划层级中的一级表述,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省、市、县三级”,“市”的表述比较宽泛模糊,不能准确体现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故B选项错误。选项C中的地级市和县级市同样不能准确对应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所以C选项错误。而选项D“省、县、乡三级”准确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层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D。
3、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才完成统一天山南北路的事业?()(单选题)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答案】:D
【解题思路】清朝在乾隆时期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及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西域。《清史稿》记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攻占叶尔羌、喀什噶尔,最终统一天山南北。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虽对西北用兵,但未完全控制该地区。[A]、[B]、[C]选项对应时期均未最终解决西域问题,[D]乾隆帝在位期间通过军事行动及建制实现了对天山南北的直接统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完成统一天山南北路事业对应的皇帝。选项A,顺治帝主要是在清军入关后初步稳定政权。顺治帝在位期间,清朝定鼎中原,但主要精力集中在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尚未涉及到统一天山南北路的军事行动。选项B,康熙帝在位时,主要功绩有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侵略、三征噶尔丹等。康熙帝在与噶尔丹的战争中,打击了噶尔丹的势力,但并没有完全完成统一天山南北路的事业。选项C,雍正帝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整顿,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改革等方面有突出举措,但也未完成统一天山南北路的任务。选项D,乾隆帝时期,清政府经过长期的军事斗争,终于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了新疆大小和卓叛乱,至此完成了统一天山南北路的事业。此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综上,答案选D。
4、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了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单选题)
A.东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辽宁行省
D.东北布政使司
【答案】:B
【解题思路】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元代辽阳行省管辖范围包括今东北大部分地区,《元史·地理志》载“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七路”。东北行省并非元代正式建制,辽宁行省为现代区划,东北布政使司系明代机构。《元史》明确记载忽必烈时期设立辽阳行省管理东北地区。选项B符合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事实。
【解析】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辽阳行省。辽阳行省是元朝统治东北地区的一级行政机构。选项A东北行省并不存在;选项C辽宁行省表述错误,历史上没有在这一时期设置辽宁行省;选项D东北布政使司是明朝在东北设置的管理机构,并非元朝设置。所以本题答案选B。
5、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与()个国家接壤。(单选题)
A.6
B.8
C.14
D.15
【答案】:C
【解题思路】我国地理教材及官方资料明确记载,陆地接壤邻国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