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国家版图(中小学组)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____。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答案】:C
【解题思路】郡县制自春秋战国出现,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确立,取代分封制。元代为有效管辖辽阔疆域,首创行省制度,奠定后世地方行政区划基础。A项唐朝实行道州县制,B项隋朝为州县制,D项唐朝不符史实。C项正确对应郡县制推广与行省制创设的朝代。《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元史·地理志》记“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相关历史知识。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选项A中唐朝并未是创设行省制的朝代,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中隋朝也不是创设行省制的朝代,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D中唐朝既不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的朝代,也不是创设行省制的朝代,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秦朝和元朝,本题答案选C。
2、下列关于地图比例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B.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简略。
C.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详细。
D.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答案】:A
【解题思路】地图比例尺与图幅、范围及内容详细程度的关系是地理学基本概念。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指出,当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图中包含的地理信息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覆盖的实际范围越大,呈现的地理信息越简略。选项A符合这一原理,正确描述了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选项B将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对应关系颠倒;选项C错误地将大比例尺与内容简略相联系;选项D对比例尺与范围的关系表述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可根据地图比例尺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来逐一分析各选项。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意味着图上单位距离所代表的实际距离越短。例如,在同样大小的纸张上绘制地图,若比例尺大,那么地图涵盖的实际范围就会变小,但由于能展现的区域相对较小,所以可以更详细地描绘该区域的地理信息,即内容越详细。而当比例尺越小时,图上单位距离所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同样图幅的地图能涵盖的实际范围就越大,但因要表示的区域大,只能进行概括性的表达,所以内容就越简略。选项A“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准确描述了地图比例尺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该选项正确。选项B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以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的表述错误,与实际关系不符。选项C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以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的表述错误,不符合地图比例尺与内容详略的正确关系。选项D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的描述均与实际情况相悖。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
3、甘肃省海拔一般在1000-3000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仅有()公里。(单选题)
A.35
B.45
C.25
D.55
【答案】:C
【解题思路】甘肃省地形狭长,东西长达1659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30公里,但最窄处仅25公里。该数据出自甘肃省地理概况资料,反映其独特的地形特征。选项分析中,C选项符合题干给出的确切数值。
【解析】本题考查甘肃省地理相关知识。甘肃省海拔一般在1000-3000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甘肃省地域形态特殊,其最窄处仅有25公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4、浙江省的最南端在浙江省的哪一个县()(单选题)
A.庆元县
B.泰顺县
C.苍南县
【答案】:C
【解题思路】浙江省地理区域的最南端位于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