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 5篇含答案详解(实用).docx
文件大小:62.65 KB
总页数:3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2.74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5篇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的外景拍摄地是()(单选题)

A.张掖的丹霞

B.镇北堡影视城

C.敦煌的魔鬼城

【答案】:A

【解题思路】《三枪拍案惊奇》由张艺谋执导,部分场景以独特的地貌景观为背景。该片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取景,其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成为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元素。镇北堡影视城以西北荒漠风貌著称,常见于《大话西游》等影片;敦煌魔鬼城则以雅丹地貌闻名,多见于《英雄》等作品。张掖丹霞的标志性红层地形与影片中浓烈的画面色调相契合,拍摄期间剧组曾在此驻扎。

【解析】该题正确答案是A。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外景拍摄地是张掖的丹霞。镇北堡影视城是宁夏一处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虽也是知名影视拍摄基地,但并非《三枪拍案惊奇》外景拍摄地。敦煌的魔鬼城即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其独特的雅丹地貌景观主要用于一些符合其特色场景的影视作品拍摄,同样不是《三枪拍案惊奇》的外景拍摄地。所以本题应选A。

2、近年热播的《中国远征军》是一部反映中国军队为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而英勇战斗的电视剧。该剧主要情节发生的时期是()(单选题)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B

【解题思路】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背景涉及抗日战争期间的战略行动。滇缅战场是二战期间中国与盟军合作的重要部分,主要发生在1942年至1945年。英国在缅甸的失利导致中国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确保滇缅公路畅通,保障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北伐战争(1926-1928)与反北洋军阀相关,解放战争(1946-1949)为国共内战,抗美援朝(1950-1953)为朝鲜战争。题干中“支援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明确指向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教材中中国远征军属于二战东方战场的组成部分。选项B对应这一时段。

【解析】本题可根据各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和背景,结合《中国远征军》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来进行分析判断。选项A北伐战争时期是1926-1928年,其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重点战场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并没有涉及中国军队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的相关内容,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切断国际援华通道,威胁中国大后方,于1942年发动了侵缅战争。为了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中国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反映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所以该剧主要情节发生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选项B正确。选项C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主要战场在中国国内,与支援在缅甸的英国盟军、保卫西南大后方无关,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抗美援朝时期是1950-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赴朝进行的战争。战场主要在朝鲜半岛,并非是在缅甸支援英国盟军,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综上,答案选B。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答案】:C

【解题思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状态,但各民族交流频繁,生产方式、文化习俗互相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后逐渐汉化,南方经济开发为统一奠定基础。孝文帝改革加速民族融合,南北经济联系加强,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教材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大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并为隋唐统一创造条件。A、B、D选项仅反映表面现象,C选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解析】本题可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A选项分析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存在社会动荡的情况,但并非以民族仇杀混战为主流。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民族关系并非单纯的仇杀混战。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主流,予以排除。B选项分析政权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表象,但不能说社会是倒退的。实际上,在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同时,科技文化领域也取得了众多成就,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等。所以,说社会倒退是不准确的,该选项不正确。C选项分析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与汉族等民族杂居相处,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