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试卷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河西走廊的东起点是?()(单选题)
A.乌鞘岭
B.玉门关
C.祁连山
D.龙首山
【答案】:A
【解题思路】河西走廊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其核心地理界限需明确东西端点。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西端非东端),南北分别以祁连山(南山主体)和龙首山(北山组成部分)为自然屏障。本题直接考查东起点定位,乌鞘岭作为东界的地理标志与题干完全对应,其余选项均为干扰项。
【解析】本题考查河西走廊东起点的相关地理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选项A: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东起点,它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和门户。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玉门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并不是河西走廊的东起点,故选项B错误。-选项C:祁连山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它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并非河西走廊的东起点,选项C错误。-选项D:龙首山位于甘肃省金昌市境内,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并非河西走廊的东起点,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A。
2、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汉代“丝绸之路”的走向是()(单选题)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答案】:C
【解题思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它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然后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地区,再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最终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在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不断发展和繁荣,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贸易通道,它以长安为起点(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交通枢纽作用)。从长安出发后,首先要经过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道,地势平坦,水源相对充足,便于商队通行。接着到达今新疆地区,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通过这里可以进一步向西延伸。再往西就是葱岭(即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标志,翻过葱岭就可以继续通往中亚、西亚等地。选项A顺序错误,应该是先经过河西走廊再到今新疆地区,最后到葱岭。选项B顺序同样错误,正确顺序是先河西走廊再到今新疆地区。选项D的起点是成都,这与汉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不符,“丝绸之路”主要是从长安出发经西北方向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而不是从成都经云南、缅甸、印度到欧洲。因此,汉代“丝绸之路”的走向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答案选C。
3、国家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实行()制度。(单选题)
A.统一管理
B.统一审核
C.统一公布
D.统一审核与公布
【答案】:D
【解题思路】《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实行统一审核与公布制度。选项D完整涵盖审核和公布两个法定环节,其他选项仅涉及单一环节。
【解析】这道题考查国家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制度。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涉及国家安全、领土主权、民族权益等多方面重要内容,为保障其权威性、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数据不统一而引发的误解和混乱,需要国家从审核到公布都进行严格把控。选项A统一管理不够全面,仅强调了管理方面,未突出审核和公布的重要环节;选项B统一审核,缺乏公布环节,数据若不公布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选项C统一公布,没有前期的审核,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而选项D统一审核与公布,既涵盖了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审核,又明确了统一公布的要求,能确保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以规范、准确的形式向社会发布,所以正确答案是D。
4、大别山是河南省和安徽省的界山,这种说法正确吗?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题思路】大别山位于中国中部,主体部分涉及豫、鄂、皖三省交界区域。根据《中国地理分界纲要》,大别山确为河南省与安徽省的界山之一。
【解析】该题答案选A,即“大别山是河南省和安徽省的界山”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大别山坐落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其中它构成了河南省和安徽省在部分区域的天然分界线,所以大别山是河南省和安徽省的界山这一表述无误。
5、下图是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6道题。请问上图中C指的是什么?()(单选题)
A.内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