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网络知识竞赛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两千多年前的放马滩木版地图是中国早期地图测绘师的重要证据,它发掘于哪里?()(单选题)
A.麦积区
B.礼县
C.秦州区
D.两当县
【答案】:A
【解题思路】放马滩木版地图出土于天水市北道区(现麦积区)的放马滩古墓群。该发现见载于《天水放马滩秦简》《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研究》等考古文献。礼县以秦公大墓著称,秦州区为天水市另一辖区,两当县无相关考古记录。选项A对应现麦积区。
【解析】两千多年前的放马滩木版地图是中国早期地图测绘史的重要证据。本题考查该地图的发掘地。经确认,放马滩木版地图发掘于麦积区,所以正确答案选A。
2、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____。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答案】:C
【解题思路】郡县制自春秋战国出现,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确立,取代分封制。元代为有效管辖辽阔疆域,首创行省制度,奠定后世地方行政区划基础。A项唐朝实行道州县制,B项隋朝为州县制,D项唐朝不符史实。C项正确对应郡县制推广与行省制创设的朝代。《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元史·地理志》记“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相关历史知识。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选项A中唐朝并未是创设行省制的朝代,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中隋朝也不是创设行省制的朝代,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D中唐朝既不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的朝代,也不是创设行省制的朝代,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秦朝和元朝,本题答案选C。
3、雁荡山以下述哪条河流为界,分为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单选题)
A.鳌江
B.瓯江
C.楠溪江
D.锦江
【答案】:B
【解题思路】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为北、南两部分,瓯江是浙南地区主要水系及地理分界标志,直接对应题目地质构造划分依据,其他河流虽邻近但非核心分界。
【解析】本题考查雁荡山的地理划分知识。雁荡山以瓯江为界,分为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选项A鳌江、选项C楠溪江、选项D锦江均不是划分雁荡山为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的界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4、阿尔泰山脉没有分布在下列哪个国家境内?
A.蒙古
B.哈萨克斯坦
C.中国
D.吉尔吉斯斯坦
【答案】:D
【解题思路】阿尔泰山脉为亚洲中部山脉,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境内。吉尔吉斯斯坦位于天山山脉西段,其境内无阿尔泰山脉分布。选项A(蒙古)、B(哈萨克斯坦)、C(中国)均为阿尔泰山脉覆盖国家,D(吉尔吉斯斯坦)不在其分布范围内。地理资料如《世界山脉分布图》及《中亚自然地理》均明确标注阿尔泰山脉范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尔泰山脉的分布范围相关地理知识。阿尔泰山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罗斯境内,其部分地段也处于哈萨克斯坦境内。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并没有阿尔泰山脉分布。因此本题答案选D。
5、复杂多样是甘肃省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其中以哪种地形为主,占到甘肃省土地总面的70%以上?()(单选题)
A.山地、河谷
B.山地、高原
C.山地、戈壁
D.高原、戈壁
【答案】:B
【解题思路】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根据甘肃省地理特征相关资料,全省地形结构中,山地与高原占据了主要部分。选项分析中,河谷、平川面积较小,沙漠、戈壁虽存在但比例不及山地和高原。结合题干数据,山地和高原共同构成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主体,比例超过70%。《甘肃省地理志》对省内地形分布有明确记载。
【解析】本题考查对甘肃省地形特点的了解。题目指出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包含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多种类型且交错分布,问题是哪种地形为主并占到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对各选项进行分析:-选项A:河谷在甘肃省虽有分布,但并非主要地形,山地与河谷组合不符合“占到土地总面积70%以上”这一表述,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甘肃省以山地和高原地形为主,二者占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该选项符合实际情况,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戈壁在甘肃省的占比相对山地和高原来说较小,并非主要的占比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