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应知应会知识竞赛(中小学组)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和()地区。(单选题)
A.干旱、半干旱
B.湿润、半干旱
C.干旱、湿润
D.湿润、干旱
【答案】:A
【解题思路】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河西走廊深居内陆且被山脉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整体偏少。其主体位于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干旱区,部分区域过渡到200-400毫米的半干旱带,符合干旱与半干旱的地理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西走廊在干湿区的所属类型。干湿区的划分主要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旱地区是指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区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也相对较少,蒸发量较大,但比干旱地区略好;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大部分区域呈现干旱的特征。同时,其部分边缘地带降水情况相对稍好一些,属于半干旱地区。选项B中提到的湿润地区特征与河西走廊的实际气候状况不符,河西走廊降水量少,并不具备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特点,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同样由于河西走廊不具备湿润地区的特征,所以C选项错误。选项D,虽然河西走廊有干旱的部分,但整体并非同时符合湿润和干旱地区的特点,该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河西走廊在干湿区上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正确答案是A选项。
2、“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单选题)
A.钓鱼岛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答案】:D
【解题思路】明清时期,我国对南海诸岛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和称呼。“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就是当时对南海诸岛的称呼。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这些称呼反映了我国对南海诸岛的长期管辖和认知。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两代对特定地理区域的称呼。选项A,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其在明清时期有特定的称呼和相关记载,但并非“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明清时期也没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这样的称呼与之对应,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岛屿,明清时期它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和行政称谓,并非“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所以C选项错误。选项D,“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南海诸岛的称呼,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所以D选项正确。综上,本题答案选D。
3、下图是我国哪个省的轮廓图?()(单选题)
A.辽宁省
B.青海省
C.安徽省
D.甘肃省
【答案】:D
【解题思路】甘肃省轮廓独特,类似巨大哑铃或台式电话筒,也有举重若轻的形象描述。而辽宁省轮廓像犀牛头,青海省轮廓像兔子,安徽省轮廓在搜索结果中未明确提及独特形象。通过这些独特的轮廓形象记忆法,可高效记住各省区轮廓特点,从而判断出此轮廓图为甘肃省。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的识别。逐一分析各选项:-选项A:辽宁省的轮廓图并非题目所给图形的样子,其轮廓具有自身独特特征,与本题图形不符,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青海省的轮廓形态和题目中的图形差异明显,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不是本题中所呈现的图形,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安徽省的轮廓形状和本题所给图形也不相符,有其特定的轮廓样式,故C选项错误。-选项D:甘肃省的轮廓呈西北—东南狭长状,与本题所给图形特征一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
4、在我国的三大阶梯中,甘肃省属于(),并呈()走向。(单选题)
A.第一阶梯、东北—西南走向
B.第二阶梯、东北—西南走向
C.第三阶梯、西北—东南走向
D.第二阶梯、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D
【解题思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中,甘肃省主体位于第二阶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其狭长地形受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影响,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选项D准确对应这一地理特征,其余选项阶梯归属或走向描述均与甘肃实际地形不符。
【解析】本题可根据我国三大阶梯的范围以及甘肃省的地理走向来进行分析判断。1.判断甘肃省所在阶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等;第二阶梯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甘肃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根据三大阶梯的范围划分,甘肃省属于第二阶梯。因此可排除A、C选项。2.判断甘肃省的走向甘肃省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