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我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是()(单选题)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黑龙江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省级行政区陆地边界线情况的了解。我国陆地边界线漫长,不同省级行政区的陆地边界线长度有所不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其陆地边界线长度在各省级行政区中是最长的。而内蒙古自治区虽然也是边境省份,与俄罗斯、蒙古接壤,但陆地边界线长度不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陆地边界线长度也不如新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同样其陆地边界线长度没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
2、国家版图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单选题)
A.地图
B.文字
C.图画
D.影像
【答案】:A
【解题思路】国家版图指国家主权和领土范围的象征。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清晰标示领土、领海、领空的范围及边界线,是最直接、权威的呈现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地图管理条例》,地图在表示国家版图时具有法定效力。其他选项如文字描述缺乏直观性,图画通常不具备精确测绘要素,影像侧重实景记录而非综合表达边界信息。
【解析】本题可从国家版图表现形式的不同类型及其特性来分析。选项A,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和地图语言,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以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它能够精确地反映国家的领土范围、边界走向、行政区划等重要地理信息,是国家版图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现形式。选项B,文字虽然可以描述国家版图的相关信息,但它缺乏直观性和精确性,不能像地图那样清晰、准确地呈现国家版图的具体形状和范围。选项C,图画在表现国家版图时,可能会因为绘画者的主观理解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导致对国家版图的描绘不够准确和规范,不能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选项D,影像虽然可以展示国家的地理风貌,但它往往是某个特定视角下的局部信息,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国家版图的整体情况。综上所述,国家版图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图,正确答案选A。
3、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当时称为“雍凉之地”的指的是现在哪个省?()(单选题)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安徽省
C.山西省
D.甘肃省
【答案】:D
【解题思路】九州概念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其中雍州涵盖今陕、甘、宁及青海东部。汉代设立的凉州辖域以河西走廊为核心,属今甘肃省范围。后世常将两地合称“雍凉”,如《三国志》多次提及“雍凉之甲”。甘肃省得名于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其主体区域与雍凉地理范围高度重合,其他选项对应的宁夏、安徽、山西均不在雍凉核心区。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雍凉之地”对应的现代省份。在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雍凉之地”主要指的是现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并不对应“雍凉之地”这一称呼;安徽省在先秦时期有其所属的地域概念,但并非“雍凉之地”;山西省也不符合“雍凉之地”的指代范围。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4、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单选题)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答案】:B
【解题思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西汉对天山南北的管辖。汉武帝时期张骞两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至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该地区首次纳入中央政府行政体系,奠定边疆治理基础。此制度性突破使西汉成为首个实际控制西域的中原王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即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朝代。选项A,秦朝的主要统治区域集中在中原地区,其势力范围并未延伸至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B,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从此,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该选项正确。选项C,东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是在西汉基础上进行的,东汉曾派出班超等经营西域,但并不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期,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D,唐朝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等机构来加强管理,但这是在西域已经在西汉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之后,所以该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5、以下甘肃省市级行政单位与其古名搭配错误的是?()(单选题)
A.张掖——甘州
B.天水——秦州
C.酒泉——凉州
D.兰州——金城
【答案】:C
【解题思路】甘肃省各市古名常见于历史文献及地理典籍。张掖因地理位置曾称甘州,天水因先秦文化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