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贯五省,正确的选择是?()(单选题)
A.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
B.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
C.江苏、安徽、河南、河北、甘肃
D.江苏、山西、河南、陕西、甘肃
【答案】:B
【解题思路】陇海铁路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至甘肃兰州,是我国东西向重要干线。根据《中国铁路线路图》,陇海铁路途经江苏徐州后进入安徽北部砀山,随后向西贯穿河南(商丘、郑州、洛阳)、陕西(西安、宝鸡),最终到达甘肃。选项B中的安徽、河南、陕西符合实际路线,山东、河北、山西均偏离该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陇海铁路横贯省份的相关知识。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各选项进行分析:-A选项:该选项中的“山东”表述错误,陇海铁路并不经过山东,所以A选项不正确。-B选项:陇海铁路自东向西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B选项的省份组合是正确的。-C选项:“河北”不在陇海铁路所横贯的省份之列,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山西”并非陇海铁路经过的省份,所以D选项不正确。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
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A.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B.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C.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D.1727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朝管理西藏
【答案】:D
【解题思路】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清朝管理西藏,而伊犁将军是管理新疆地区的,D选项说法错误。A选项,吐蕃人是藏族祖先,正确;B选项,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正确;C选项,顺治帝的确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正确。所以答案选D。
【解析】本题可根据西藏历史的相关史实,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选项A:唐朝时期,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吐蕃与唐朝之间有过多次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等,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所以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B: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立了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这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纳入中国版图。所以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C: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喇嘛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领袖的认可和管理。所以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D:1727年,清朝设置的是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而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统辖新疆南北两路。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综上,答案选D。
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首诗形容了我国哪个边疆省区的壮丽景色?()(单选题)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黑龙江
【答案】:C
【解题思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因此,可以判断这首诗形容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壮丽景色,答案为C。
【解析】题目所引用诗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出自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北方大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敕勒川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阴山山脉也大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所以该诗句形容的是内蒙古边疆省区的壮丽景色,本题答案选C。
4、国家版图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单选题)
A.地图
B.文字
C.图画
D.影像
【答案】:A
【解题思路】国家版图指国家主权和领土范围的象征。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清晰标示领土、领海、领空的范围及边界线,是最直接、权威的呈现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地图管理条例》,地图在表示国家版图时具有法定效力。其他选项如文字描述缺乏直观性,图画通常不具备精确测绘要素,影像侧重实景记录而非综合表达边界信息。
【解析】本题可从国家版图表现形式的不同类型及其特性来分析。选项A,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和地图语言,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并以一定的比例尺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它能够精确地反映国家的领土范围、边界走向、行政区划等重要地理信息,是国家版图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现形式。选项B,文字虽然可以描述国家版图的相关信息,但它缺乏直观性和精确性,不能像地图那样清晰、准确地呈现国家版图的具体形状和范围。选项C,图画在表现国家版图时,可能会因为绘画者的主观理解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导致对国家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