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明代称今琉球群岛为()(单选题)
A.琉球
B.大琉球
C.小琉球
D.冲绳
【答案】:B
【解题思路】在明代,琉球群岛被称为“大琉球”,这一称谓体现了当时对其地理范围和重要性的认识。琉球群岛位于东海和中国台湾之间,是连接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明代文献中,“琉球”或“大琉球”的名称使用较为普遍,反映了琉球在明代东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对今琉球群岛的称呼。选项A:“琉球”是较为宽泛的称呼,但在明代今琉球群岛并非被简单称为琉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明代称今琉球群岛为大琉球,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该选项正确。选项C:小琉球在明代指的是今台湾岛,并非今琉球群岛,该选项错误。选项D:“冲绳”是日本对琉球群岛部分地区的称呼,并非明代对今琉球群岛的称呼,该选项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
2、我国季风区与内外流区的共同界山是?()(单选题)
A.雪峰山
B.太行山
C.唐古拉山
D.贺兰山
【答案】:D
【解题思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其中贺兰山是重要界山。内外流区分界线北段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主要在贺兰山一带重合。太行山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的一部分,雪峰山位于东南丘陵与云贵高原之间,唐古拉山为长江源头区域山脉。结合我国自然地理分区标准,贺兰山是两者共同界山。参考《中国自然地理》分界山脉相关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区与内外流区的共同界山相关地理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选项A:雪峰山位于湖南省中西部,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但并非我国季风区与内外流区的共同界山。-选项B: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是中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也不是我国季风区与内外流区的共同界山。-选项C:唐古拉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并非我国季风区与内外流区的共同界山。-选项D: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它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之一,所以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内外流区的共同界山。综上,正确答案是D。
3、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汉代“丝绸之路”的走向是()(单选题)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答案】:C
【解题思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它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然后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今新疆地区,再穿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最终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在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不断发展和繁荣,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和科技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
【解析】本题可根据“丝绸之路”的历史走向来分析各选项。“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其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再到达今新疆地区,然后越过葱岭继续西行。选项A:该选项的走向是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不符合丝绸之路实际的走向顺序,因为葱岭在更西边,应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后才到达葱岭,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该选项的走向是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此顺序有误,实际是先经过河西走廊,再进入今新疆地区,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该选项的走向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符合丝绸之路自东向西的实际走向顺序,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而非成都,所以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C。
4、下列不属于我国的沿海省级行政单位的是()。(单选题)
A.云南
B.辽宁
C.广东
D.福建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地理特征。我国沿海省级单位均位于东部、南部海岸线,云南地处西南内陆,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而无海域,其余选项(辽宁、广东、福建)均为临海省份。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单位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在于判断每个选项中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否沿海。选项A:云南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其地处内陆,四周与贵州、广西、四川、西藏等省级行政区相邻,并不临海,所以云南不属于沿海省级行政单位。选项B:辽宁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濒临渤海和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