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网络知识竞赛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良渚文化距今有多少年?()(单选题)
A.二三千年
B.六七千年
C.四五千年
【答案】:C
【解题思路】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年代跨度为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处于四五千年的时间范围。其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有黑陶和磨光玉器等特征,还反映出当时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分层、宗教信仰等内容,这些都有助于确定其距今的时间为四五千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良渚文化距今时间的了解。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存续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C。选项A“二三千年”和选项B“六七千年”均不符合良渚文化距今的实际时间,予以排除。
2、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曾上书唐朝皇帝称“和同为一家”,这是在哪位历史人物入藏之后的事?()(单选题)
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金城公主
D.弘化公主
【答案】:C
【解题思路】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祖赞)在唐玄宗时期上书唐朝,称“和同为一家”。这一表述出自《旧唐书·吐蕃传》。金城公主于710年入藏和亲,嫁给尺带珠丹,成为唐蕃关系的重要纽带。文成公主(641年入藏)虽为唐蕃和亲先驱,但“和同为一家”的直接背景是金城公主和亲后的政治联姻。王昭君为汉匈和亲人物,弘化公主嫁吐谷浑,均与吐蕃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与吐蕃和亲的相关历史知识。破题点在于了解不同公主入藏后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及相关事件。选项A:王昭君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人物,公元前33年,她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称“和同为一家”这一事件并无关联,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但尺带珠丹是松赞干布之后的吐蕃赞普,“和同为一家”并非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的事,所以选项B错误。选项C:金城公主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嫁予吐蕃赞普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尺带珠丹曾上书唐朝皇帝称“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因此,“和同为一家”是在金城公主入藏之后出现的情况,选项C正确。选项D:弘化公主弘化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贞观十四年(640年),她下嫁吐谷浑王诺曷钵,加强了唐朝与吐谷浑的关系,和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称“和同为一家”的事件不相关,所以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民国时期北京《晨报》曾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篇文章应该发表在哪年?()(单选题)
A.1915年
B.1916年
C.1919年
D.1921年
【答案】:C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中国近代史上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晨报》1919年5月2日刊载《外交警报敬告国人》,指出日本企图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呼吁抵制。此次外交危机直接导致5月4日学生游行示威事件。选项中1915年与“二十一条”相关,1919年对应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1921年涉及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解决,故正确答案对应1919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时间的了解,破题点在于明确文中描述的事件与具体历史背景的关联以及对应的时间。题干中提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这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并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会议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愤慨,“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正是当时国人对这一外交失败的痛心疾呼。选项A,1915年主要发生了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等事件,并非题干中相关事件的时间,所以A选项错误。选项B,1916年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等相关事件的时间,与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无关,B选项错误。选项D,1921年召开了中共一大等重要会议,与题干中胶州、山东相关的外交事件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综上,该文章应发表于1919年,正确答案是C。
4、河流可以根据它们的最后归宿,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那些能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则称为“内流河”。我国的内流河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多分布于我国的东部与南部地区。下列河流与其属性对应关系错误的是()(单选题)
A.塔里木河——内流河
B.赣江——外流河
C.红水河——内流河
D.海河——外流河
【答案】:C
【解题思路】中国的河流按是否最终流入海洋分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