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丽中国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以下不属于我国世界遗产的是()(单选题)
A.清西陵
B.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D.凤凰古城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聚焦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核心知识点。清西陵(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石刻艺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帝王陵墓代表)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墓葬制度成就;凤凰古城虽为保存完好的明清湘西民居群落,但尚未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世界遗产的了解。选项A,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1961年,清西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选项B,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选项C,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选项D,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但它并不属于世界遗产。综上,答案选D。
2、读材料回答问题。清咸丰同治年间,有人作《夷场行》一诗:“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变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这首诗描写了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的景象。上海是在何时正式成为通商口岸的?()(单选题)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答案】:B
【解题思路】《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其中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该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双方签署的正式文件。选项A对应的1840年为鸦片战争爆发年份,选项C和D分别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节点,与上海开埠无直接关联。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上海正式成为通商口岸的时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所以上海正式成为通商口岸的时间是1842年,选项B正确。选项A,1840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并非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时间。选项C,1856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时间无关。选项D,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但这并非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标志。综上,本题正确答案是B。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请问干流贯穿多少个省、自治区?()(单选题)
A.8
B.9
C.10
D.7
【答案】:B
【解题思路】黄河干流自青海发源,依次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9个省级行政区。《中国地理》教材中对黄河流域的行政区划有明确记载。选项A遗漏宁夏或四川,选项C、D的数值偏离实际流经总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干流贯穿的省、自治区数量。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干流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
4、清朝共在全国设立了()个将军管辖区?(单选题)
A.5个
B.7个
C.3个
D.6个
【答案】:A
【解题思路】清朝在全国设立的将军管辖区数目涉及边疆管理制度。清朝官方文献如《大清一统志》等记载,将军辖区为盛京、吉林、黑龙江、乌里雅苏台、伊犁,共计五处。选项B将数目误增为7个,可能混淆了其他军政区划;选项C仅涵盖东北三将军,遗漏新疆、蒙古地区;选项D多计一处,与史实不符。选项A符合清代边疆驻防体制的正式划分。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在全国设立将军管辖区的数量。在清朝时期,全国共设立了5个将军管辖区,所以答案选A。
5、以下甘肃省市级行政单位与其古名搭配错误的是?()(单选题)
A.张掖——甘州
B.天水——秦州
C.酒泉——凉州
D.兰州——金城
【答案】:C
【解题思路】甘肃省各市古名常见于历史文献及地理典籍。张掖因地理位置曾称甘州,天水因先秦文化发祥地得名秦州,兰州古称金城源自汉代金城郡。酒泉在唐代为肃州,凉州则对应今武威。正确搭配应为酒泉—肃州,而非凉州。错误选项为C。
【解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