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五届美丽中国(中小学组)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下图表示的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它的名称是()(单选题)
A.黄山
B.泰山
C.华山
D.天山
【答案】:A
【解题思路】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属安徽省南部。泰山位于山东省,是五岳之首,以帝王封禅文化著称。华山位于陕西省,以险峻山势闻名。天山横贯新疆中部,属世界七大山系之一。题干描述的山脉特征与黄山景观高度契合,选项A符合题意。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我国名山名称识别的单选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别图中所表示的名山,并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逐一分析各选项:-选项A: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具有独特且易于识别的地貌特征,若图中展现的是符合黄山典型地貌的画面,那么该选项正确。-选项B:泰山是“五岳之首”,其雄伟壮观主要体现在山势的宏大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泰山的外观与黄山在地貌特征上有明显差异,故该选项不符合。-选项C:华山以险峻著称,山体多悬崖峭壁,与黄山的地貌特点不同,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D:天山位于我国新疆,是一个山脉系统,与题目所指的“一座名山”概念不同,且其地理风貌与黄山差异巨大,故该选项也不正确。综上,正确答案是A选项。
2、下列对地图基本特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
A.有一定的数学法则
B.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
C.客观世界的实景写照
D.经过了制图综合
【答案】:C
【解题思路】地图学中,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数学法则(如比例尺和投影)、地图语言(符号、颜色等)的使用以及制图综合(信息筛选与简化)。选项C描述为“客观世界的实景写照”不符合实际,地图并非直接再现实景,而是通过抽象、符号化表达地理信息。此观点参考《地图学原理》(PrinciplesofCartography)。选项A、B、D均正确,对应数学基础、符号系统、综合处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地图基本特性的理解。选项A: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进行转换和投影绘制而成的。比如常见的高斯-克吕格投影、墨卡托投影等,都是通过严格的数学公式来确定地图上各点的位置,所以地图有一定的数学法则,该选项正确。选项B:地图语言是地图表达空间信息的一种符号系统,包括地图符号、注记和颜色等。通过运用这些地图语言,能够直观、准确地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等信息,所以地图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该选项正确。选项C:地图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实景写照。客观世界极其复杂多样,包含无数的地理信息和细节,而地图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和概括的表达。它会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有选择地表示地理事物,舍弃一些次要的信息,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地图是客观世界的实景写照,该选项错误。选项D:制图综合是地图编制中的重要过程,是在编制地图时,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对地理信息进行选取和概括。例如,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会将一些较小的居民点进行合并或省略,以突出主要的地理特征和信息,所以地图经过了制图综合,该选项正确。综上,答案选C。
3、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了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单选题)
A.东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辽宁行省
D.东北布政使司
【答案】:B
【解题思路】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元代辽阳行省管辖范围包括今东北大部分地区,《元史·地理志》载“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统有七路”。东北行省并非元代正式建制,辽宁行省为现代区划,东北布政使司系明代机构。《元史》明确记载忽必烈时期设立辽阳行省管理东北地区。选项B符合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事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东北诸王叛乱后的行政区划设置。选项A:元朝并没有“东北行省”这一行政区划设置,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B:元世祖忽必烈在平定东北诸王叛乱后,设置了辽阳行省。辽阳行省是元朝统治东北地区的一级行政机构,统辖东北地区,所以该选项正确。选项C:“辽宁行省”并非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元朝也不存在这样的设置,所以该选项错误。选项D:“东北布政使司”是明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并非元朝所设,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B。
4、西藏自治区简称“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以下几个称谓中与西藏无关的是______。
A.吐蕃
B.乌斯藏
C.唐古特
D.三危地
【答案】:D
【解题思路】在中国历史上,西藏地区有多个不同的称谓。A选项“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名称。B选项“乌斯藏”,是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称呼。C选项“唐古特”,在清代指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也用于指代西藏地区。而D选项“三危地”,是传说中的地名,传说舜曾流放共工、驩兜、三苗、鲧等四族于四地,三危地即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