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试题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单选题)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答案】:C
【解题思路】王之涣《凉州词》中的“春风”实指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玉门关地处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受地形阻隔,夏季风难以抵达,气候干旱。诗句通过“春风不度”点明当地自然条件差异,选项C对应地理学中季风区域的划分。选项A、B为风向描述,D为气候特征,均与诗中“春风”的隐喻不符。
【解析】该题正确答案选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玉门关位于非季风区。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气流,能带来丰富降水;而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寒冷干燥气流。偏北风和偏东风只是风向的一种描述,不能很好地解释诗句中“春风”的含义。这里“春风”指的是夏季风,由于受山脉阻挡等因素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所在的西北地区,所以答案是夏季风。
2、赫哲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在江河里打鱼为生。鱼是他们的主要食品。他们主要聚居在哪个边疆省区()。(单选题)
A.黑龙江省
B.吉林省
C.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A
【解题思路】赫哲族是我国北方以渔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其传统活动区域集中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省的同江市街津口、四排赫哲族乡和饶河县是主要聚居地。吉林省主要分布着朝鲜族,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为主。参考《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黑龙江省志·民族志》。选项A对应赫哲族实际聚居区域,其他选项不符合该民族分布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赫哲族的聚居边疆省区。赫哲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以在江河里打鱼为生,鱼是其主要食品。黑龙江省有众多江河湖泊,为赫哲族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该民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而吉林省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分布,但并非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环境和主要产业与赫哲族传统的渔业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也不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同有关邻国签订边界条约的界段,按照()绘制。(单选题)
A.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样图
B.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
C.中国历史疆界标准样图
D.世界各国间的历史疆界
【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涉及中国国界线绘制规范的相关法规。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线的绘制需严格遵循国家正式发布的《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对于尚未签订边界条约的界段,同样适用此标准样图的要求。选项A涉及其他国家画法规范,不符合中国特定要求;选项C侧重历史疆界,与现行未定界段无关;选项D涵盖国际历史边界,不针对中国当前标准。正确选项为B,直接对应国家规定的现行技术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同有关邻国签订边界条约的界段的绘制依据。对于此类涉及国家边界绘制的问题,需要依据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来确定正确答案。选项A,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样图是针对世界各国的普遍情况,不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具体边界情况,不适合作为我国尚未签订边界条约界段的绘制依据。选项C,中国历史疆界标准样图主要反映的是历史上的疆界范围,随着时间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能直接作为当下尚未签订边界条约界段的绘制参照。选项D,世界各国间的历史疆界同样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准确体现我国特定界段的绘制要求。而选项B,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制定的,能够准确、合理地指导尚未同有关邻国签订边界条约的界段的绘制工作,符合我国的领土主权和边界管理要求。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B。
4、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单选题)
A.永济渠
B.广通渠
C.江南河
D.灵渠
【答案】:C
【解题思路】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四段,最南段为连接长江与钱塘江的江南河。永济渠为北段通涿郡(今北京),广通渠属关中局部漕运,灵渠为秦代所修沟通珠江与长江水系,与隋运河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选项A,永济渠是隋朝大运河最北面的一段,它连接了海河和黄河,主要作用是沟通北方地区的水运,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广通渠是隋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恺率水工开凿的人工运河,它位于长安附近,主要是为解决关中粮食运输问题而开凿,并非隋朝大运河南面的河段,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江南河是隋朝大运河最南面的一段,它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符合题目中最南面一段运河的描述,所以C选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