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
知识点+练习题
★考点分析★
教材中重要作品涉及到的重要作家的有关情况(国籍、朝代、名号、作品集等、文化
常识、文学体裁和文体知识、课文思想情感内容及写作特色等是考查的主要内容。
1.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其次是对课文的思想情感与写作特点等
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记忆。
2.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认真阅读每个选择肢,辩认其中的考点,确定其是否有错。
一般情况下文学常识题的考点错误还是比较明显的。
附录资料
文学常识整理
1.《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1999年,邓稼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课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从不同侧面表现邓稼先光芒四射的形象。课文主
要着眼于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对于邓
稼先这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则没有做详细介绍。
2.《说和做》是臧克家回忆闻一多先生的文章。闻一多是著名诗人学者,有诗集《红烛》《死
丞1,臧克家是著名诗人,有诗集《烙印》等。课文在“说和做的正标题下有“一一记闻
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交代了记叙的对象和内容。课文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两
方面写他的“说和做,选材精当;其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过渡,结构严谨。在
表达上夹叙夹议。既有作为全文纲领的议,也有作为承上启下过渡的议,还有作为全文总结、
点明人物精神品质的议。
3.《列夫?托尔斯泰》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更为我们揭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本文写法上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
抑后扬的写法,二是传神的肖像描写,三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第1页共12页
4.《孙权劝学》选编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我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文中“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的“经”指
《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句的“孤”“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
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后文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课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重点写孙权劝学,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
指出学的可能性,话语中既有关心,也有对吕蒙推辞的不满、责备;鲁肃的话语中有惊奇有
赞叹,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黄河颂》节选自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诗的第一节是朗诵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了要
“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是诗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层次分明,首先是“望,
既有写实,也有想象;然后是“颂,分别歌颂黄河养育中华民族、保卫中华民族,最后由
实到虚,歌颂黄河泽被众生,发出身黄河学习的誓言。诗歌运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运用
反复,结构层次分明;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韵律自然和谐。
6.《老山界》是描写长征经历的经典回忆录,作者陆定一。文章运用顺叙,以时间变化和地
点转移展开叙述,记叙作者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文中通过生动的描写
表现山势的险峻和翻山的困难,突出红军的豪迈情怀。
7.《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作者魏巍。文章选材精严,剪裁适当,三个事例从不同
方面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得文章既有新闻体裁所要求的客
观真实,又方便作者直接展开议论抒发情感。运用反问和设问,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文
中的抒情和议论起着突出中心、贯连结构和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8.《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
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作者是端木募良,代表作有小说
《科尔沁旗草原》。课题“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的意思。
散文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