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知识”梳理;(2)影响因素分析。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2.意义:影响[10];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3.人口过快增长所产生的问题
(1)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2)环境问题:[11]排放量增加。?
(3)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
;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学科素养”应用
考向1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2024年天津南开模拟)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传统农业国缅甸,近40年来经济有一定发展。下图分别为缅甸人口密度分布图(图甲)与中南半岛(部分)地形示意图(图乙)。读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可知,缅甸()
A.西部国土面积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B.北部地势高,气候凉爽,聚落分布密集
C.中部平原利于农耕,人口合理容量大
D.南部沿海炎热干燥,人口密度比较小
解析:第1题,缅甸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低,A项错误;中部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人口合理容量大,C项正确;读图可知,北部人口和聚落分布稀疏,B项错误;南部沿海人口密度大,D项错误。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缅甸人口分布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变化反映了该国
()
A.国内人口迁移减少
B.人口分布趋于均衡
C.城镇化进程在加快
D.南部人口增长较快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缅甸人口重心往南移动,说明南部人口增长较快,人口进一步向南部集中,D项正确。
;考向2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024年江苏徐州模拟)区域适度人口主要受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的制约。区域适度人口数量与土地、经济、生态三要素承载人口数量及其权重密切相关,经科学计算得出新疆土地承载人口权重为0.39,经济承载人口权重为0.33,生态承载人口权重为0.28。;下表示意部分年份新疆实际人口和三要素承载人口变化。据此完成第3~5题。
;3.下列年份中新疆实际人口数量最为合理的是()
A.2005年 B.2007年
C.2009年 D.2015年;解析:第3题,实际人口小于适度人口,且两者差值最小的年份,实??人口数量最为合理。根据新疆土地、经济、生态三要素承载人口数量及其权重,可计算(提示:计算公式为土地承载人口数量×0.39+经济承载人口数量×0.33+生态承载人口数量×0.28)出该地不同年份对应的适度人口数量,得出实际人口与适度人口的差值,2007年新疆实际人口数量为2095.19万人,适度人口数量为2149.45万人,两者差值最小,B项正确;2005年新疆实际人口数量为2010.35万人,适度人口数量为2154.08万人、2009年新疆实际人口数量为2158.63万人,适度人口数量为2024.61万人、2015年新疆实际人口数量为2360.00万人,适度人口数量为2110.58万人,A、C、D项错误。
;4.新疆生态承载人口数量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耕地面积大幅减少
C.资源的快速枯竭
D.生产、生活需求增加
解析:第4题,由表格信息可知,新疆经济承载人口大致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增加,当人们的需求超过生态资源供给能力时,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承载人口数量下降,D项正确。;5.为提高适度人口数量,新疆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资源开发
B.鼓励人口外迁
C.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D.限制迁入人口规模
解析: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近年来新疆适度人口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土地承载人口数量的增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升第一产业效率等,有利于提升区域适度人口数量,C项正确。
;“核心价值”提升
热点情境必“追”17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情境归纳]
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主要表现在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两个方面。
;项目;(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强思想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应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