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及更多高中资料见Q群:高中资料无水印word群559164877
【2024届各地作文真题汇展】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作文——
话题: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如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铺排开篇,以“君不见”引出事例,
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鼓励创新,用“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激励奋进……这样写有时
能为作文增添文采;那么,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分析材料分两层:
第一层: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如以“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铺排开篇,以“君不见”引
出事例,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鼓励创新,用“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激励奋进……该
层次是列举现象。“有的同学写作时喜欢引用古诗文”是总起句,指出了写作中存在着的,普遍现象。后
面列举了常被引用的一些古诗文及其作用的四个具体例子,省略号表示这类的例子还有许多,考生所使用
的事例只要符合“写作时引用古诗文来达到某一写作目的或效果”,都可视为合乎题意。
第二层:这样写有时能为作文增添文采;那么,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这句话中,以“有
时”既指出了写作时引用古诗文具有增添文采的作用,又暗含着“这样写有时不能为作文增添文采”或者
“这样写有时会影响作文的文采”等意思,进而提出了“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呢”的写作核心
问题。写作指导
“明确亮出观点,讲清讲好道理”,是此次作文成功写作的秘籍。明确亮出观点考生对作文题提出的
“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这一问题可以有多种回答。肯定性的观点、否定性的回答、辩证性地
分析“是”或“否”、更具体地论述多引用古诗文与作文优劣的关系,任何一种回答只要言之成理、思想
健康,都可以。
(1)正面立意,认为“多引用告诗文能让作文更好”。
(2)反面立意,认为“多引用古诗文不能让作文更好”。
(3)综合立意,对“多引用古诗文是否能让作文更好”的问题给出“不一定”的回答,进行正反两
方面分析,进而得出“恰当地多引用古诗文才能让作文更好”或“不恰当地多引用或滥用古诗文不能让作
文更好”等的结论。
讲清讲好道理:有了明确观点作为前提,如何讲清讲好?
(1)正面立意,认为“多引用古诗文能让作文更好”。
最新优秀作文41篇word版见Q群:新高考资料全科总群732599440;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资料群302925498
word版及更多高中资料见Q群:高中资料无水印word群559164877
1.增添文化底蕴,提升文章格调:古诗文是中国悠久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在作文中
适时引用,可以展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面,使文章充满书卷气,提升整体格调。如引用“海
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能迅速拉近读者与作者之同的情感距离,展现
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美感:古诗文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能为作文增添一
抹亮色。通过引用,可以丰富作文的语言形式,使句子更加灵动优美,文章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
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简洁的画面描绘中透露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的生活态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美感。
3.增加文化共鸣,拉近读者距离: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共同记忆,具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在作文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能够迅速引发读者的文化共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感,从而更加容易
被文章所吸引和打动。
讲清讲好道理:有了明确观点作为前提,如何讲清讲好?
(2)反面立意,认为“多引用古诗文不能让作文更好”。
1.内容与语境的脱节:作文的核心在于表达清晰、逻辑连贯的思想或情感。如果仅仅为了显示文采而堆
砌古诗文,却忽略了这些诗句与作文主题、内容的关联性,就会导致文章显得空洞无物,读者难以产生共
鸣。古诗文应作为点缀或深化主题的工具,而非装饰门面的堆砌物。
2.影响表达的流畅性:作文的语言应自然流畅,易于读者理解。频繁或不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可能会打断
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突兀或难以理解。特别是在现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