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五回》通晓世间万物的规律就是真正的学问,处理人情世故的圆融堪比文章。贾宝玉随贾母到宁府赏梅,被秦可卿引入上房歇息。厌恶仕途经济的宝玉看到这副对联,年少的他本能反感,认为是“市俗之见”,连忙起身要走。如今再看,规则之内求生存,人情之中谋发展。曹公这句话,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也是我们终其一生要面对的课题和无奈。薛宝钗给黛玉送燕窝、替湘云做东道,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八面玲珑,刘姥姥也凭着一份“练达”,在贾府打着了“秋风”。正如《围炉夜话》所言:“处世以不即不离之法。”通晓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难得的修为。
0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回与第五回当虚假被当作真实时,真实反而显得虚假;将虚无当作存在时,存在反倒成了虚无。甄士隐在梦中随跛足道人来到太虚幻境,初见这副对联时若有所思;贾宝玉神游太虚时遇到此联,因年少未能参透其中真意。直到大观园群芳流散,宝玉才真正明白:执着表象者难见本真,沉迷虚妄者终失自我。王熙凤将弄权敛财当作本事,结果反误了性命;贾雨村把官场钻营当作正道,最终枷锁加身。而刘姥姥看似装疯卖傻,实则大智若愚;宝玉被人笑作痴顽,却是活得最真。《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之事,真真假假,人云亦云。有的人当了真,过的清醒但痛苦;有的人没当真,过的糊涂却快乐。人生最难得糊涂。
03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第二回》明明身后还有退路却不知收敛,等到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巡盐御史林如海正为膝下女儿寻觅良师,贾雨村听闻后,便托人介绍当了林黛玉的老师。不过一年,其母贾敏因病去世,林黛玉哀伤过度,旧疾发作,后多日不上学。一日,贾雨村出门游玩,行至智通寺,只见庙宇破败,门上有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感叹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句话直指人性贪婪,既写透了贾雨村,也写尽了贾府,更写破了人世间的贪嗔痴妄。贾雨村靠林如海举荐复起,初入官场尚有抱负,不久便乱判葫芦案,后为权势迷失,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菜根谭》有言:“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祸莫大于不知足,得陇望蜀时不知收敛,穷途末路才悔不当初,然为时已晚。
04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第五回》聪明反被聪明误,费尽心机算计他人,最终却害了自己。这是曹公给王熙凤的判词《聪明累》中的一句,写透了她的一生。作为贾府后院的CEO,凤姐协理宁国府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众人皆惧其威。然她克扣月钱、放高利贷、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手段狠辣,无人能出其右。一日,贾琏偷情尤二姐,凤姐表面热情,背地百般算计,最终逼得尤二姐吞金自尽。她的聪明才智,不仅用在管理家务、处理事务,也用在了算计他人、谋取私利上,终是害了自己。所以,聪明若不用在正途,终将反噬己身。伤人一语,利如刀割,即便机关算尽,终难逃因果轮回。
05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第六十三回》即便拥有千年的富贵荣华,最终也逃不过一抔黄土的命运。宁国府老太爷贾敬一心求仙问道,连寿辰也不愿回家。贾珍命人送去生日礼物,却不知贾敬已误服丹砂离世,待贾珍、贾蓉赶到时,贾敬已死得不能再死。这位曾经盛极一时的宁国公,最终也和其他人一样,被装进棺材,埋入黄土。后妙玉在栊翠庵品茶时,引用范成大的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说者无意,听者无心,当时只道是雅趣,却不知其中暗藏天机。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任你是王侯将相,终难逃生死无常。贾敬一生追求长生,反而速死;贾府百年富贵,终归败落。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富贵荣华终成空,而执念名利的人,不过是为黄土添一抔荒冢。
06
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第五十七回》钱财易得,真心难觅。一日,紫鹃见黛玉又在独自垂泪,便故意试探说宝玉已定亲,黛玉听后悲恸咳血,凄然说道:“你何必哄我?我早知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当众人劝宝玉考取功名时,黛玉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宝玉随手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却将黛玉送的手帕贴身珍藏。《论语》有言:“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世间熙攘,皆为利往,千金易散,知己难逢,真心远比黄金更珍贵。
07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第二十七回》黛玉因夜里找宝玉,被晴雯拒门,误以为宝玉不开门,又见落花飘零,感怀身世而作《葬花吟》。其中的这句话,既是对生命易逝的感伤,也是对世态炎凉的叩问。大观园落红成阵,黛玉见花瓣飘落,不忍其被污淖沾染,便将残红收拾起来,埋在香冢之中。一边葬花,一边吟出《葬花吟》,字字泣血,句句锥心。宝玉寻至山坡听后,顿觉悲恸,他深知黛玉此叹,不独为花,实为自身。“今日你笑我痴,明日谁为你哭?”园中众人只道黛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