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词必须知道的关键要素
立意为魂:意境高于形式。“意”是诗骨。比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通篇无抒情字眼,而隐逸之志尽在空山明月间。“境”是载体。比如,马致远《天净沙》中,用11个意象堆叠出天涯孤旅的苍凉画卷。
关键技巧:一是以景生情。比如,杜甫“感时花溅泪”。二是虚实相生。比如,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三是留白艺术。比如,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的极致孤独。
格律为架:戴着镣铐跳舞。在诗的格律方面,近体诗要严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古体诗相对自由,但需古拙气韵(比如,李白《将进酒》的奔放跌宕)。词之谱式:词牌即法则。
语言为刃:炼字即炼魂。一是动词点睛。比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十余字而定“绿”。二是量词生奇。比如,庾信《小园赋》中,“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三是避俗求新。比如,俗语“夕阳很美”,但在王禹偁《村行》中是这样描写的,“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情感为脉:真诗皆有血。一是私人情感公共化。比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道尽亡国之痛,却引发千年共鸣。二是节制抒情。比如,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7字,道破情殇,胜于痛哭陈述。三是当代转化。可将一些现代意象赋予诗性。比如“二维码扫旧时光”。
学识为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是典故化用。比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暗藏《世说新语》牛炙典故。
初学三忌。一忌辞藻堆砌,华丽而不知所云。二忌强凑格律,平仄乱而诗意寡。三忌直白抒情,欠缺含蓄。
创作时要逐渐形成“三步成诗”的思维模式:观落叶(素材→悟生死(立意→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表达)。
完成后可遵循“三步修改法”:初稿放任情感→二稿精修格律→终稿磨字,达到无可替换。
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真正的诗词,并不在平仄格律的桎梏中,而在观云时心头掠过的悸动,在深夜某句突然降临的喃喃自语。先有不可不言之志,而后方有惊风雨之诗。
写诗词的注意事项如下。
写出美好。诗歌应该是美的结晶,写诗的关键是选择美的形象,进行美的刻画。要注意抓取事物的形象特征,融入优美的意境和情境。
抓住灵感。写诗需要即兴与灵感,在灵感迸发时要迅速记录,随时提笔。
形成特色。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含蓄深沉、幽默风趣、婉约哀愁等。
动静相宜。诗中的景物可有动态、静态之分,可以化静为动,也可以化动为静,让景物更加生动。
选准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契入点,寻找新美感,写出独特感受。
运用修辞手法。通过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手法,可以产生新颖的意象和情趣,使诗歌具有艺术表现力。
数字运用。数字在诗词中的巧妙运用,能够传神达意,使形象更加鲜明。
注意变化。意境与情境的曲折变化,让短小的诗词也能展现复杂的情感。
追求创新。精雕细琢,力求写出独特创新的好句子。
言之有物。诗话现实,诗歌应该来源于生活,有具体内容和真实情感。
掌握以上关键点,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和表达思想感情,创作触动人心的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