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孟子译注(简易版)》测试题带答案.pdf
文件大小:93.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孟子译注(简易版)》测试题带答案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的“城”指的是什么?

A.外城

B.内城

C.护城河

D.城墙

答案:B

2.“委而去之”中的“委”是什么意思?

A.委任

B.委托

C.放弃

D.委派

答案:C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A.道路

B.道理

C.仁政

D.方法

答案:C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意思是什么?

A.使人民定居不以国界为限

B.使人民迁徙不以国界为限

C.使人民居住不以城墙为界

D.使人民活动不以国界为限

答案:A

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和”的表现?

A.人心所向

B.内部团结

C.武器装备精良

D.上下一心

答案:C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的“君子”指的是谁?

A.有钱有势的人

B.能行仁政的君主

C.德才兼备的人

D.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

答案:B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B

8.“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说明了什么道理?

A.地利不如人和

B.天时不如地利

C.武器装备不重要

D.粮食储备不重要

答案:A

9.“得道者多助”中的“助”指的是什么?

A.帮助

B.辅助

C.支持

D.援助

答案:C

10.下列哪一项不是孟子所强调的“大丈夫”的品质?

A.富贵不能淫

B.贫贱不能移

C.威武不能屈

D.权势不能惧

答案:D

1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这句话是谁说的?

A.孟子

B.景春

C.荀子

D.孔子

答案:B

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

A.必然失败

B.必然胜利

C.不确定

D.取决于双方实力

答案:B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中的“池”指的是什么?

A.池塘

B.护城河

C.水井

D.湖泊

答案:B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A.仁政

B.性善论

C.天人合一

D.民本思想

答案:C

15.“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是什么?

A.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就能使天下归顺

B.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就能统治天下

C.帮助别人多了,就能得到天下的支持

D.天下人都帮助你,你就能成功

答案:A

1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出自孟子的哪一篇文章?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富贵不能淫》

D.《鱼我所欲也》

答案:A

1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兵革”指的是什么?

A.兵器

B.士兵

C.武器装备

D.战争

答案:C

18.下列哪一项不是孟子对“大丈夫”行为的描述?

A.居天下之广居

B.立天下之正位

C.行天下之大道

D.追求个人名利

答案:D

1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畔”是什么意思?

A.背叛

B.陪伴

C.边界

D.旁边

答案:A

20.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君子要具备哪些品质?

A.勇敢善战

B.聪明智慧

C.得道多助

D.仁慈宽厚

答案:C(此处根据孟子思想,虽“仁慈宽厚”也是重要品质,但题目问的是实行仁

政的君子要具备的品质在文中的直接对应,故“得道多助”更为贴切,因它直接关联

到仁政的支持与结果)

2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中的“桀、纣”分别指的是谁?

A.夏朝末代君主和商朝末代君主

B.商朝末代君主和周朝末代君主

C.秦朝末代君主和汉朝末代君主

D.汉朝末代君主和三国时期君主

答案:A

22.下列哪一项不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A.以民为本

B.法治为先

C.施行仁政

D.重视教育

答案:B

2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A.人民向往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B.人民喜欢追求低下的东西

C.水总是往低处流

D.仁政是低级的治国方式

答案:A

24.“得道者多助”与“失道者寡助”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A.得道与失道的对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