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创设情境·整合要素: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docx
文件大小:41.1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4.1千字
文档摘要

创设情境·整合要素: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

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的不是零散的知识拼凑,而是对不同学科核心知识与概念的整合。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中的亮点和难点,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实践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可遵循以下实施路径:创设指向真实问题的情境,围绕学习主题整合实践活动,拓宽学习边界整合学习支架,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多元评价。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引领下,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性学习;初中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把跨学科学习纳入六大学习任务群中,旨在提升学生面向未来所需的核心素养。跨学科学习立足于学科而又超越学科。通过主动跨界,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可以“为了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学习并创造性地整合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形成整合性的项目成果和新理解”[1]。跨学科学习指向的不是零散的知识拼凑,而是对不同学科核心知识与概念的整合。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呢?《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学习主题具有统整性,它能够有效整合不同学科关于同一主题的核心知识。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围绕某一个中心主题,将两门及以上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以引领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例,阐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指向真实问题,创设真实情境

学科学习的起点往往是单一的学科知识,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起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些真实问题是复杂的,仅靠单一学科知识无法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思维来解决。《课程标准》指出,跨学科学习要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起点是真实问题。那么,真实问题应该如何提炼呢?对此,芬兰的现象教学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示。现象指事物的整体面貌,而非分割为各个学科,它“强调回归事物本身并以其所呈现的样态去认识和解释它的发生过程”[2]。从认知理论来说,人们总是在关注到生活中的现象后才产生了与之相关的问题,由此又促使人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里所说的真实问题有两个特征:其一,不同于抽象化、符号化的问题,它需要回归到生活现象本身;其二,需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它并不一定是学生在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而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或者是需要学生充分运用真实的思维和能力来解决的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并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迁移运用。教师在确定真实问题后,需要将其与学科内容、学生生活相结合并转化为真实情境,由此完成情境创设“现象—本质—现象”的转化过程。创设真实情境,打通生活与学习之间的隔阂,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由此,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比较讨论、创意设计等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其思辨分析、语言表达、创新实践等素养得以发展[3]。

“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身边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的生活现象。由此,笔者提取出一个真实问题:“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真实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校正在积极推进社团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学校周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的学习基地。因此,笔者创设如下情境。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学校将开设“扎染”社团课程,请同学们一起参与项目策划和社团招新吧!

二、围绕学习主题,整合实践活动

跨学科主题就是将不同学科具有相似点和关联度的内容进行整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习主题。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笔者设计“宣传身边的文化遗产——扎染”学习活动,它涉及的学科包括语文、美术、化学、数学等。学生要采访扎染艺术传承者,就要了解关于采访的知识;要介绍扎染工艺制作流程,就要了解如何生动准确地说明事物。而如扎染的上色原理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等,学生可通过资料搜索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

确定学习主题后,教师应整合具有逻辑关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去那里”。《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习任务群的开展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只有通过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性活动,各种零散的知识才能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课程知识的综合化和意义化[4]。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笔者整合了不同的实践活动,并分别以不同的任务来驱动,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表1所示)。

上述每一个实践活动都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指向学生的语言运用等核心素养。在“了解传承现状”这一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