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冬瓜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文件大小:3.56 MB
总页数:4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4.25千字
文档摘要

冬瓜病毒病防治防治:无病株留种,整枝、绑蔓实行专人流水作业,减少交叉感染;实行3~5年轮作消灭田间寄主杂草,发现病株立即拔出烧毁;苗期注意防治蚜虫和温室白粉虱,防治这些害虫可用宇农二号或30%盐酸吗啉胍药肥喷施,重点喷施叶背和生长点位置。第3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瓜蚜的发生特点发生特点:在10~300C范围均可繁殖,其中16~220C最适宜。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对银灰色有忌避习性。高温高湿对瓜蚜繁殖不利,当5日平均气温达250C以上,平均相对湿度H75%,发育繁殖受到抑制。可周年孤雌胎生繁殖,对瓜类作物为害主要在春末夏初,秋季一般轻于春季。干旱年份邻近虫源及窝风地块、温室大棚为害最重。第3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冬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栽培基本常识品种:冬瓜原产地:中国南部种植地区:南北都有栽植,但以南方居多;繁殖:雌雄异花,靠虫传粉播种:始于初春密度:300~400株/667m2的生育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开花结果期结果蔓:多数靠主蔓结果,通常一株1瓜;第2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附:瓜类蔬菜特点除黄瓜外,其他品种都有发达的根系,但根的再生能力弱,幼苗移栽后还苗期长,适于直播。瓜类为蔓性植物,茎长,瓜蔓和土壤接触易生不定根,栽培上,一般多采用整枝、压蔓或设立支架等技术措施。瓜类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多、雌花少;雌雄花均有蜜腺,属虫媒花,是异花授粉植物。多数花为黄色,上午开放;葫芦花为白色,晚上开放。开花时当天多雨,温度低,昆虫活动受到限制,需人工授粉。果实成熟时,除苦瓜外,一般不开裂。佛守瓜每果一粒种子,其他瓜每果含有数粒种子。以嫩果实食用的品种:黄瓜、西葫芦、瓠瓜、丝瓜、苦瓜;以老熟果实食用的品种:西瓜、甜瓜、冬瓜、南瓜瓜类有许多共同的病害: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对黄瓜、冬瓜都发生严重。第3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各主要生长时期及其发生的病虫害第4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不同部位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第5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猝倒病病症

症状:主要为害育苗畦中的幼苗。种子在出土前被侵染发病,表现为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水渍状暗色病斑,绕茎后,病部缢缩呈线状倒伏。子叶以下发病出现“卡脖子”现象;地面潮湿时病部见密生白色绵状霉;一般苗床低温(15~200C)高湿育苗期遇阴雨易发病。第6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猝倒病发病条件病原: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病害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长期存活。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苗细胞内,受病组织迅速腐烂。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引起再传染,带菌的种子、堆肥和农具也可传播。

????该病原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5℃-20℃。苗床长期处于15℃以下的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幼苗生长衰弱最易发病。在苗期管理不当、密度太大、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灌水过多、保温不良、连阴天时,易发生此病。

第7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猝倒病防治防治:选择地势高,水源方便,旱能灌,涝能排,前茬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育苗;降低湿度:保持育苗畦床土表面干燥,苗床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以下,可减少病害的发生。?为了减少浇水次数,可用多次在畦面撒细土的办法保墒。如果必须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中午放风,排除湿气,下午在苗床上撒干燥的草木灰。草木灰有3个作用:一是吸湿,降低表面土壤湿度;二是抑制病原苗发生;三是加深土表面的颜色,有利于多吸收阳光提高地温。喷药防治幼苗发病初期,用精品恶霉灵(99%恶霉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施或浇灌畦面,每7~10天喷一次。喷药应在上午进行,中午温度高时应排风降低苗床湿度。

第8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疫病症状病原: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德氏疫霉(真菌性病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在接触或靠近地面的部分发生,病瓜腐烂发臭。病斑黄褐色水渍状,扩展快稍凹陷,潮湿时表面生白色绵状物。蔓上病斑开始暗绿色,后扩大湿润变软,病上部出现萎焉。第9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4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冬瓜疫病防治防治:对冬瓜地实行3~4年以上的瓜菜或瓜粮轮作;在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