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34.63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1.2万字
文档摘要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及《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有关要求,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推进“湾区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基本相同。近年来,随着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急需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来支撑技术发展;但广东省、香港、澳门在工程建设的法规、做法有一定差异,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内容、深度等有一定差异,可编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吸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和好做法,建设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这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结合“湾区标准”研制计划,本课题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经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批准并按《关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规范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湾促会〔2023〕6号)立项。

(二)起草单位及分工

本标准的牵头机构是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的机构包括国内技术研究院、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通信运营商以及香港、澳门共11家,具体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AECOMAsiaCompanyLimited)、中国电信(澳门)有限公司(ChinaTelecom(Macau)CompanyLimited)、科进顾问(亚洲)有限公司(WSP(Asia)Limited)、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广播电视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上述起草机构中,两家牵头起草单位主要确定标准的框架及主要内容;中国信通院是工信部直属研究院,从宏观角度提出建议,必要时与工信部沟通,市工信局从政府部门角度来把控技术标准,湾促会从标准管理角度提供编制标准的指导;深圳移动、澳门电信从通信运营商角度为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支撑,AECOM、WSP两家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提供香港、澳门工程建设方面法规及技术支撑,天威视讯、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分别对有线电视、无线广播电视提供技术支撑,建筑总院和市政院分别从建筑和市政角度提出本标准技术支撑。

另外,为保障标准具有广泛代表性,邀请香港、上海、珠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个人身份参编;相关起草人员参见标准文本。

标准立项的必要性,拟解决的问题

(一)立项的必要性

(1)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相互分享先进做法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期国家推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正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区域以及香港北部地区、前海粤港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还面临城市化发展机遇。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产业和数字经济,正深刻影响现代化城市和信息社会发展,由此产生的新型基础设施需要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之中。

上述多重要素共振发展,如通过技术标准相互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先进做法,发挥各自优势,对促进粤港澳协同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香港数据中心、广东省接入基础设施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在秉承信息通信网络是全球性互联互通网络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接入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地建设,能为粤港澳大湾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奠定十分宽厚的基础。

(2)顺应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求,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建设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需求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当下,产生了以基站、机房、接入管道等为代表的接入基础设施,也产生了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这些新出现的基础设施和存量通信基础设施尚未在粤港澳三地形成体系和技术标准,有待有效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在城市化进程和新改(扩)建设工程中,落实或配套建设接入基础设施,是时代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的历史机遇,也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超越欧美国家的难得机遇(欧美国家已完成城市化建设)。

作为信息社会和现代化城市的中枢神经系统,信息通信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建设的关键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中,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因承载各种信息通信设备和传输线路,与对应信息通信技术密切相关,具有迭代更新快、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加上行业内多家运营商平等竞争、多网并存的独特特点,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地建设提出挑战。随着信息通信网络日趋庞大、建设重心不断下沉,以及受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