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玉米穗腐病抗原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 .pdf
文件大小:1.65 M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4.79千字
文档摘要

玉米穗腐病抗源鉴定及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玉米穗腐病抗源鉴定及评价技术的接种体制备、抗病性鉴定圃、接种、

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和田间档案。

抗镰抱穗腐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栽培玉米(ZeaMaysL.)自交系和杂交种对玉米镰抱穗腐病的田间抗性

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1.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1248.8-201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8部分:镰抱穗腐病

DB23/T017-2008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花丝通道注射接种silkchanneIinjectioninocuIation

利用注射器在果穗花丝通道侧边将镰抱菌分生抱子悬浮液注射到果穗中而进行玉米抗

镰泡穗腐病鉴定的技术。

3.2玉米镰弛穗腐病Fusariumearrotofmaize

玉米镰抱穗腐病,是由禾谷镰抱、串株镰泡等多种镰抱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

病害。玉米果穗及子粒均可受此病危害。

3.3抗玉米穗腐病鉴定IdentificationofresistanceFusariumearrotofmaize

resistance

通过人工接种玉米镰抱穗腐病菌,以确定玉米对镰抱穗腐病的抗感反应类型。

3.4接种inocul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

4接种制备

3

4.1培养基制备

PDA平板培养基:取200g去皮马铃薯块,切成小块,加入800ml-lOOOmL的水煮沸

30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后,用蒸馅水补足WOOmL,加入20g葡萄糖,少量多次加入共18g

琼脂粉,并不断搅拌,分装至锥形瓶内,然后将其放置于温热灭菌器中121°C灭菌20min,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备用。

PDB液体培养基:取200g去皮马铃薯块,切成小块,加入800ml-lOOOmL的水煮沸

30min,用双层纱布过滤后,用蒸馅水补足lOOOmL,加入20g葡萄糖,分装至锥形瓶内,然

后将其放置于温热灭菌器中121°C灭菌20min后备用。

4.2病原菌准备

取发生穗腐病的玉米籽粒,置于75%的酒精中浸泡2s?3s,取出后置于质量体积比为

1.5%的次氯酸钠中浸泡2min-3min,再经无菌水换洗3次,晒干后用灭菌剪刀从中间剪开

后将其中一块转移至PDA平板培养基中,置于25°C?27°C环境中,黑暗培养3d后挑取病原

菌至试管中保存。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力测定,确定为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菌株后采用

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属种鉴定,从比例占绝对优势的镰抱菌中选取致病力较强的菌

株作为接种的目标菌株。

4.3跑子悬浮液制备

从试管中挑取目标菌株,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目标病原菌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生

长7d后,将布满菌的PDA平板切成小块,转接至PDB液体培养基中,25°C自然光条件下摇

床振荡(120rpm)培养7d,用灭菌双层纱布过滤掉菌丝和杂质,制成分生抱子悬浮液,然

后利用血球计数法将抱子悬浮液浓度调至2X106抱子/ml,4°C条件下保存。

5抗病性鉴定圃

5.1鉴定圃设计

鉴定材料采取随机排列,每隔50行鉴定材料设置1组已知抗病、感病对照材料,对照选

用玉米自交系X178(抗)、B73(感)。鉴定圃设计符合NY/T1248.8-2016标准。

鉴定材料采用单行区种植,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行长5m,行距0.65m,植株密度为

75000株/hm20

5.2鉴定圃播种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播种时间相当,也可根据当年农业生产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播种

期。播种时期符合DB23/T017-2008标准。

鉴定材料种子不进行包衣处理,播种方式采用机器开沟,人工点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