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案例7.doc
文件大小:203.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2.6千字
文档摘要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

一、案例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时代已然来临。数字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不仅是简单的会操作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能够具有根据需要,正确、有效、灵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处理、传输、表达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且由原来的“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作出的重要决策。

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来,一线信息科技教师掀起学习《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热潮。当前,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材尚未推出。为方便教师教学,减轻教师备授课压力,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配套课件及培训视频,已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教材”版块上线,供义务教育阶段3—8年级师生免费下载使用。教学指南及配套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统编教材的意义,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师来起着重要指路明灯的作用,对于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将平台应用到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一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面临的新命题。

二、实施路径

在学校进行平台应用通识培训的基础上,信息科技教师作为学校信息技术小组骨干力量,基本掌握了平台资源和工具的应用方法,已经具备了平台应用意识,并能及时跟进平台资源、应用工具的更新。基于研读课标、精准备课、在线授课的基本步骤,学校信息科技教师开展平台应用探索活动。下面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四年级《数据与编码》第二单元《用编码描绘世界》第6课《古往今来话编码》为例,具体介绍如何将平台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研读课标,明确方向

研读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区域备课组、学校教研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读新课标专题教研活动,提高信息科技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促进新课标理念和基本要求的落地。相较于过去的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不再单纯注重技术技能的训练,而是将科学原理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科技背后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注重理论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信息科技的核心概念。

《用编码描绘世界》这一单元是小学信息科技四年级的核心教学内容,该单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既具体又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引导学生探索编码在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与核心价值。编码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不仅连接了虚拟的数字世界与现实的物理世界,更是现代社会高效运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精准备课,践行理念

信息科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并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平台为信息科技教师备课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信息科技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进入平台“教材”版块,依序选定相应学科、年级,即可查看选定年级的教学指南、配套课件及培训视频(包含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建议)。教学指南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下载使用。课件可以在平台直接查看取用,也可以下载后依据自身需求进行编辑。培训视频则可以按需学习。信息科技教师的备课遵循学校的电子备课基本流程,即集中学习、个人主备、集体复备、课前再备、授课实践、教后反思、资源上报,并发挥个人主备、集体复备、课前再备的核心作用。

《古往今来话编码》这一课通过生动的历史讲述和实例分析,为学生揭开编码的神秘面纱。本课不仅介绍了编码的起源、发展历程,还强调了编码在信息社会中的基础性地位,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在线授课,赋能成长

平台推出的基于智慧中小学APP的在线授课模式,为信息科技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讲授《古往今来话编码》一课时,信息科技教师登录智慧中小学APP后进入授课模式,可以使用黑板、窗口和桌面三种方式。黑板模式下有收起、窗口化、保存、橡皮擦等工具,供信息科技教师课堂教学使用。

平台强大的交互功能,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活力。在讲授《古往今来话编码》这节课时,需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此时用到了计时器。计时器可以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在学习任务上花费的时间,避免拖延,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则通过计时器来把控课堂讨论、答疑解惑等环节的时长,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学生回答问题时,用到了随机点名功能。随机点名功能具有随机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保证每个学生有同等的机会进行展示,有助于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进步空间等多维度的课堂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还能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平台的使用,教师不但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可借鉴,而且还能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