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发现·设计·执行·反思:基于项目化学习流程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docx
文件大小:42.1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1
总字数:约5.36千字
文档摘要

发现·设计·执行·反思:基于项目化学习流程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路径

摘要:在实验教学中,变量分析扮演着核心角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而“发现·设计·执行·反思”路径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性学习科学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框架,它包括主动探索、系统规划、实际操作、深度反思四个流程。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困惑,引导他们进行变量的识别、控制与分析,经历从实践到问题发现、以变量为核心自主建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或项目、以变量为核心建构数据分析与结论等过程,逐渐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发现·设计·执行·反思;项目化学习;实验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少参与实验设计的机会,并由于对实验目的理解不足和对变量控制认识不清,而难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际上,在实验教学中,变量分析扮演着核心角色。通过识别和操控变量来探究因果关系,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变量控制与分析,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笔者聚焦变量分析,根据项目化学习的流程(确定学习主题、设定具体问题、规划项目方案、执行实施方案,作品展示与反思总结),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元素,并借鉴陈沪军的研究[1],提炼出实验教学的实施路径“发现·设计·执行·反思”(以下借用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将其简称为“DDER路径”),下面先对这一路径作一概述,再以“探究水火箭射程实验”为例具体阐述。

一、DDER路径

DDER路径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来建构知识。

主动探索(发现Discover):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这一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系统规划(设计Design):学生设计实验或项目,计划如何通过科学方法系统地探索问题,这包括变量的控制和预测可能的结果。

实际操作(执行Execute):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他们的假设。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及其具体应用。

深度反思(反思Reflect):项目结束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实验结果和个人表现,从而改进。

二、DDER路径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探究水火箭射程实验”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困惑,如不知哪些因素影响射程、不知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些因素、不知如何利用这些变量得出有效的结论等,引导他们进行变量的识别、控制与分析,并基于DDER路径进行实践。

(一)主动探索(发现Discover)——从实践到问题发现

此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能主动探索。教师需要设计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此环节可分解为五个步骤。

一是引入真实情境。通过与实验主题相关的视频、案例故事或现场演示,直观地展现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兴趣,产生好奇心。

二是提出驱动问题。通过提出开放式(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从现象中发现潜在的科学问题。这种互动可促使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普遍原理。

三是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假设,并在班级内分享。这种讨论不仅能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为后续学习活动提供调整方向。

四是明确学习目标。基于学生的讨论和问题,师生总结并明确本次探究的具体目标。

五是预设学习路径。师生共建可能的探究路径,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有明确的预期和准备。

[引入真实情境]播放学生发射3级水火箭的视频(事先组织学生进行“水火箭飞行”比赛,并录制视频)。

[提出驱动问题]在学生具身体验了水火箭的发射、了解了水火箭飞行的原理后,笔者提出驱动问题:为什么大家的水火箭发射有远有近?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观察、思考,从现象中发现潜在的科学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基于前期营造的学习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明确探究影响水火箭射程远近的因素,并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1)水火箭射程远近与水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水火箭射程远近与发射角度有什么关系?(3)水火箭射程远近与气压有什么关系?(4)水火箭射程远近与气密性有什么关系?等等。

[明确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探讨,然后选择学生所提问题中的“水火箭射程远近与发射角度有什么关系”进行探究,明确探究的具体目标。

[预设学习路径]教师勾画出一个大致的预期和计划,师生共建探究路径,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探究活动有明确的预期和准备。

通过水火箭比赛和视频展示,学生能直观体验科学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而引导学生基于亲身体验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可使其在小组讨论中共享观察和假设,促进思想交流,同时,这也有助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