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笔者作为项目经理负责F省港航局港航暨地方海事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平台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省港航局中心和八个设区市地方海事局分中心,开发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理两大子系统,包含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信息接报、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处理、应急资源库建设、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和外部接口等9大功效模块及76个子功效模块。项目系交通部“信息化四大关键工程”组成部分,总投资867万元,历时18个月,于2月经过正式验收并上线运行。
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经验,以本项目为例来叙述整体管理。首先介绍项目基础情况,然后叙述项目风险管理中计划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定性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计划和风险监控等管理过程,最终浅谈笔者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经验和体会。
正文:
伴随F省水路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愈加好地保障水路交通安全运行,转变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水路运输安全监管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F省港航局关键工作之一。7月,F省港航暨地方海事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平台建设项目经过F省发改委数字办批复,新上任叶局长非常重视,将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同年9月本企业中标该项目,中标总金额为867万元,总工期为18个月,本人作为项目经理负责该项目建设。项目为“交钥匙”工程,分A1、A2两个包,其中A1包建设省中心平台,A2包建设8个分中心指挥场所硬件,金额分别为622万元和245万元。建设内容关键为:一是开发平台软件,包含应用系统开发,应急资源库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建设,GIS、船舶GPS/BDS和气象等数据对接调用,并与省交通厅及4大港口局平台对接;二是建设省局中心和8个市局分中心共9个指挥场所,包含主机及网络、音视频及矩阵、会议、控制等硬件集成。平台软件基于SOA架构模型,采取J2EE技术架构,基于windows、oracle11g和tomcat7等,用JAVA语言开发,采购7台IBM3850服务器及H3C、天融信等相关网络和安全设备,按三级等保要求设计实施,依靠互联网,以B/S模式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使用,形成上接省交通厅,下接市地方海事局和各港口局全省水路交通安全应急体系。
水路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业务特殊,且项目既要开发平台软件,又要协调建设全省9个不一样地域指挥场所,作为一个大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目标组成复杂,除了省港航局外还包含全省各市县地方海事管理部门、省交通厅、各港口局和相关系统集成商等众多干系人,再加上省局李局长要求在春运前省局中心要有初步结果展示,作为项目经理,笔者意识到该项目难度和风险较大,对项目进行有效风险管理至关关键,下面是笔者率领团体进行风险管理过程。
依据项目特点,计划风险管理
在项目早期,笔者召集项目组先列出项目全部可能风险,随即邀请企业风险教授、省局海事四处长及业务骨干、省厅信息中心教授等充足参与会议并讨论,在项目计划会议上,大家结合本项目内外部环境特点、制约条件以及企业J省交通厅安全应急项目中成功知识总结,初步制订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在计划中,关键要求了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析采取技术和工具、风险应对方法和处理步骤,为整个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南。
采取适宜工具技术,进行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要识别和统计项目有哪些潜在风险,引发这些风险关键原因是哪些。笔者召集团体组员,邀请企业风险分析教授一道,在项目文件基础上借鉴风险历史数据库风险数据,形成风险分解结构(RBS),并针对RBS各风险项研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足利用了文档审查、假设技术、图解技术以及SWOT分析等技术,将已识别风险统计到风险登记册中,方便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识别风险进行监控。本项目识别出关键风险有:需求风险,省港航局方人员无法完全描述业务需求细节,项目团体组员对水路交通安全业务了解也存在偏差,很可能造成项目可交付结果达不到用户要求;技术风险,系统在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时需要调用GIS、船舶GPS、视频监控系统、气象等系统数据,并短信机、省厅和各港口局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需要设计多个数据接口及处理多个网络连接问题;沟通风险,项目包含到省港航局多个业务处室、各级地方海事管理部门、省交通厅、各港口局和相关系统集成商等多个单位,干系人众多,必需建立高效沟通机制,确保项目信息立刻通畅。
科学严谨,进行定性、定量风险分析
项目团体与风险教授共同对已识别出风险,进行认真仔细可能性估算和影响分析,经过建立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和风险紧迫性评定,确定了多种风险优先排序,并将结果统计到风险登记册中。在定性风险分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