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
洪晔,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中心大电类教学部专任教师,主讲《电
工电子技术》、《电路》等课程,连续两年获评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新型储能技术及器件等,近年来主持省、市
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包括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课程思政设计理念、总体思路及实施效果,
字数300字左右。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非
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4学分,共64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前预习—课中强化—课后巩固”
等教学环节,课前完成知识回顾、微课学习、资料搜集等导学任务,课中通过随
堂测验、案例导入、仿真验证等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后结合课程作业、
师生互动、拓展学习等巩固知识,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元素转
化为学生的思想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形成严谨细致、
不断进取的治学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
二、结合章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的教学课程章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第1章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本案例选
自第6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目标体现高阶性、创
新性和挑战度;素质目标体现价值的引领性;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字数300字左右。
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本案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维
度确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支路、结点、回路、网孔的基本定义,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
律的概念,能列写基尔霍夫电流方程。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手机仿真软件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能够利用基尔霍
夫电流定律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的电流问题。
素质目标:激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形成严谨细致、不断进取的
治学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
四、案例意义
简述案例所反映的思政内容融入情况,明确案例选用的意义,字数不超过
300字。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面向工科类低年级学生,该课程具有与数学及物理等
学科联系较为紧密、逻辑性及工程应用性强等特点,学生想学好学透十分不易。
因此,特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消除学
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恐惧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科学素养。本案
例选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作为教学内容,在传
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课前导学、随堂测验和应用举例等活动,提高了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细致、不断进取的治学观念,利
用仿真验证和生活类比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能力,结合案例导入与
思政拓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对培养德才兼备复合型
人才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实施
对教学过程实施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理念及教学创新等设计方案,字数1500字左右。课程授课思路清晰、
合理。了解学生基础,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内
容体现专业性、前沿性;思政案例符合国情社情,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注重参与式和互动式,能够促使学生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本案例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表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自主学19世纪40年代,由课前导学有
习,完成课前导学任务。于当时的电路分析利于帮助学
任务1:回顾已学知识,利用欧方法难以解决复杂生巩固已学
姆定律计算待求电阻的电流和电电路问题,科学家基知识,调动
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