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PDF
文件大小:414.1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6.18千字
文档摘要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

洪晔,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中心大电类教学部专任教师,主讲《电

工电子技术》、《电路》等课程,连续两年获评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主要研究

方向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新型储能技术及器件等,近年来主持省、市

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一、课程及案例简介

包括课程学时学分、适用专业,课程思政设计理念、总体思路及实施效果,

字数300字左右。

《电工电子技术》是我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非

电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4学分,共64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前预习—课中强化—课后巩固”

等教学环节,课前完成知识回顾、微课学习、资料搜集等导学任务,课中通过随

堂测验、案例导入、仿真验证等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后结合课程作业、

师生互动、拓展学习等巩固知识,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元素转

化为学生的思想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形成严谨细致、

不断进取的治学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

二、结合章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的教学课程章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第1章为“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本案例选

自第6节“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目标体现高阶性、创

新性和挑战度;素质目标体现价值的引领性;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字数300字左右。

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本案例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维

度确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支路、结点、回路、网孔的基本定义,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

律的概念,能列写基尔霍夫电流方程。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手机仿真软件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能够利用基尔霍

夫电流定律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的电流问题。

素质目标:激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形成严谨细致、不断进取的

治学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

四、案例意义

简述案例所反映的思政内容融入情况,明确案例选用的意义,字数不超过

300字。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面向工科类低年级学生,该课程具有与数学及物理等

学科联系较为紧密、逻辑性及工程应用性强等特点,学生想学好学透十分不易。

因此,特别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消除学

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恐惧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科学素养。本案

例选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作为教学内容,在传

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课前导学、随堂测验和应用举例等活动,提高了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细致、不断进取的治学观念,利

用仿真验证和生活类比锻炼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能力,结合案例导入与

思政拓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对培养德才兼备复合型

人才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实施

对教学过程实施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理念及教学创新等设计方案,字数1500字左右。课程授课思路清晰、

合理。了解学生基础,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内

容体现专业性、前沿性;思政案例符合国情社情,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注重参与式和互动式,能够促使学生体验和反思,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本案例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表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自主学19世纪40年代,由课前导学有

习,完成课前导学任务。于当时的电路分析利于帮助学

任务1:回顾已学知识,利用欧方法难以解决复杂生巩固已学

姆定律计算待求电阻的电流和电电路问题,科学家基知识,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