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五月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教师:刘波审题教师:俞小琼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
1.《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
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了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地理条件D.思想条件
2.穆斯林世界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分别是()
A.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B.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D.蒙古帝国和沙皇帝国
3.下列材料节选自一位航海家写于1493年的书信:“沿途发现许多人口众多的岛屿……替二位陛
下一一占领……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我抵达古巴时,沿着北海岸向西
行驶,发现它的面积如此之大,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根据信中内容推断,该海航家开辟的
航海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4.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
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这一变化说明了
A.各国工业革命完成顺序B.各国军事实力的差距拉大
C.海上殖民霸权发生转移D.新航路加强欧洲各国联系
5.文艺复兴前,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敢于冒险、主张宗教宽容。这说明
A.经济发展催生近代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宗教改革摆脱了教会的束缚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
6.“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
征税……国会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共和制B.联邦制C.邦联制D.总统制
7.1823年,美国总统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
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一宣言的实
质是美国意图()
A.维护拉美独立的立场B.将拉美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C.参与欧洲事务的愿望D.构建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8.19世纪末,殖民势力在非洲加紧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到1913年,非洲已有铁路约4.43
万公里。公路沿铁路干线分布,把农场、种植园、矿区和城镇之间联系起来,最终连接沿海港口,
交通网犹如根根吸血管无情地吮吸着非洲人民的血汗。这表明()
A.西方利用资本输出加紧掠夺非洲B.非洲地区的经济基础非常落后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非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9.如图描绘的情景发生于1884年11月15日德国俾斯麦主持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与会国
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15个国家,会议时间长达104天。但这次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会议,却
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这次会议的决议()
油画《柏林会议》
A.使非洲开始沦为殖民地B.仅限于“地图上的作业”
C.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D.迟滞了瓜分非洲的步伐
10.《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由国联把它们委
托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这一规定()
A.没有改变殖民统治实质B.有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有效维护了世界的和平D.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试卷第4页,共6页
11.1920年至1921年的苏俄农村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
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红军和工人征粮队员往往被农民打死,而农民
也因暴力抗征而遭枪杀”。这表明当时苏俄()
A.外国武装干涉造成了国家分裂B.经济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C.对和平的渴望成为民众的共识D.农业集体化导致农村凋敝
12.1929—1932年,苏联出口产品主要是粮食、木材、石油、矿石、毛皮,进口产品主要是机器
设备。1931年全世界出口机器设备的1/3都是发往苏联的;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约
2万人。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苏联解决了工业化资金技术问题B.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契机
C.苏联利用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D.苏联打破了帝国主义的遏制政策
13.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
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
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材料可以用来解读
()
A.慕尼黑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