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试卷教案.docx
文件大小:423.54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7.76千字
文档摘要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表达了( 〕A人无法真正生疏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生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 人的主观生疏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以下成语中可以表达从客观实际动身进展人生选择的是( )

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淹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提倡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转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生疏,转变或制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生疏,指导自己的行动。C 人们可以把成功阅历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确定的、无条件的。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根底来考察人区分与物的特点是( 〕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事物是变化进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白( 〕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打算意识

C事物是变化进展的 D客观打算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

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进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是不断进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内部的冲突是推动事物进展的缘由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屡次当,于是不再信任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固然明显,只是从今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冲突双方依据肯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9、要推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C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D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吵闹”。这里的“门道”和“吵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11、“实践是学问的母亲,学问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学习学问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根底上形成的正确生疏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有时实践比生疏重要,有时学问比实践重要

D学问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时机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

A本质离不开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

C假象否认了事物的本质 D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行,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知我们的哲理是(

)。

A蝴蝶很简洁死

B人能够消灭规律

C人能够制造规律

D要敬重事物的规律性

14、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由于二者

的依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

A外因是事物进展的根本缘由

B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外因是事物进展的条件

15、荀子说:“不闻不假设闻之,闻之不假设见之,见之不假设知之,知之不假设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

矣。”这说明白〔

)的重要性。

A学问

B实践

C知行统一

D生疏

二多项选择题(4×5,20分〕

1、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中国女排、杨利伟、姚明……一个个洪亮的名字,感动了很多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气,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发是( 〕

以偶像为典范,树立崇高的社会抱负,为社会作出奉献。B以偶像为典范,把偶像的抱负作为自己的抱负。

C以偶像鼓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勉进取。D以偶像鼓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