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判断题
第一节安全管理知识(提高)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3.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负责。(×)
4.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5.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7.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实施。(×)
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9.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10.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11.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负责人的意见。(×)
12.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3.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4.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决算。(×)
1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和施工负责。(×)
16.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1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临时聘用的人员。(×)
19.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2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21.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事故责任保险。(×)
22.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的事项。(×)
2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书面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24.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5.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因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6.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并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
27.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适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28.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9.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应当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
30.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五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3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刑事处分。(×)
33.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34.发生事故,对负有责任的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处以罚款。(√)
3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义务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36.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37.公众聚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使用不染材料。(×)
38.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