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文件大小:5.93 MB
总页数:8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5.75千字
文档摘要

第31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海马第33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天麻第34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药的真伪优劣第35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章中药的炮制概念: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其在古代又称为炮炙、修治和修事。第36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如巴豆去油制霜可降低其毒烈之性。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酒炒当归能增强其温经活血作用。3.改变药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如生地加入黄酒蒸制为熟地,则由苦寒清热凉血为主之物,变为甘温补血之药,更宜于血虚之证。第37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5.纯净药材,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量准确,6.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第38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药的炮制方法第39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四章中药的性能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是:①祛邪去因。②扶正固本。③协调脏腑经络功能。从而纠正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药物发挥其基本作用,以纠正疾病阴阳偏盛或偏衰的若干性质和特征,前人称之为“偏性”。第40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药的作用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即功效)和不良反应(副反应及毒性反应)。中药的功效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副反应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是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第41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气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主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和特征,是最重要的性能内容。温与热、凉与寒,分别属于同一类药性,只是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仅有程度上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区分这一差异,有的药物还标以大热、微温、微寒、大寒等。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倾向,只是寒热之性不明显,但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从本质而言,四气不外乎寒热二性而已。第42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确定四气的依据确定依据:四气主要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病证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第43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味含义: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中药性能中的五味,则是用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味及其附属于酸甘的涩味和淡味,以表示药物的某些主要作用。第44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确定五味的依据一是药物的实际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因此,味的实际意义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或提示其基本作用。第45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1)辛:能散、能行。即辛味可以表示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此外,还表示一些芳香药的化湿、开窍和辟秽等作用。换言之,凡具有以上作用的药物,一般都可以标以辛味。注意:只用以表示真实滋味辛辣或芳香的辛味药,则不一定都具有以上作用。其余各种味的情况也如此。第46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2)甘:能补、能缓、能和,可以表示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等作用。此外,前人还有甘能解毒之说,尚可用以表示解毒作用。酸与涩:能收、能涩,可以表示收敛固涩等作用。另外,酸味尚有生津,合甘味以化阴的作用,此与涩味不尽相同。第47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3)苦:能泄、能燥。苦泄表示的作用有通泄(泻下大便)、清泄(清热泻火)和降泄(降泄肺胃上逆之气)之分;燥表示燥湿作用,其中又有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的不同。此外,虽素有“苦能坚”的说法,但其坚阴多为清热泻火的间接效果,故实为清泄在相火亢旺而肾阴亏虚证中的特殊应用。第48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4)咸:能软、能下,可以表示软坚散结及芒硝等少数泻下药的作用特点。淡:能渗、能利,可以表示渗湿利水的作用。第49页,共8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升降浮沉含义: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药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