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烧伤整形科护理要点与规范.pptx
文件大小:2.1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3.28千字
文档摘要

烧伤整形科护理要点与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烧伤护理概述

02

急性期护理干预

03

创面处理技术

04

并发症防控体系

05

康复期护理管理

06

多学科协作机制

01

烧伤护理概述

烧伤深度分级标准

浅度烧伤

伤及皮肤表层,生发层健在,有水疱和疼痛等症状,通常不会留下瘢痕。

01

中度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有水疱和创面渗液,愈合后可能留下瘢痕和色素沉着。

02

深度烧伤

伤及真皮网状层或更深,创面干燥、焦痂形成,愈合后常留下明显瘢痕和功能障碍。

03

特殊部位烧伤处理原则

面部烧伤

会阴部烧伤

手部烧伤

关节部位烧伤

注意保护眼睛和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损伤和窒息。

保持手部功能位,防止挛缩畸形,及时剪除指甲,防止抓伤。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防止尿液和粪便污染,采用特殊体位暴露创面。

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挛缩畸形,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目标与阶段划分

护理目标

急性期

康复期

整形期

预防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

伤后数天至数周,主要是救治生命、控制感染、去除坏死组织。

创面愈合后至半年内,主要是预防瘢痕形成、减轻色素沉着、促进功能恢复。

半年以后,根据瘢痕情况、功能障碍程度,选择合适的整形手术进行治疗。

02

急性期护理干预

烧伤急救流程规范

初步评估

快速判断烧伤范围、深度、有无合并伤等,并立即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脱离致伤源

迅速消除致伤因素,如火焰烧伤应迅速脱离火源,化学烧伤应立即脱去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物。

紧急处理

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烧伤深度;用清洁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烟雾吸入,应及时给予吸氧。

转送医院

尽快将伤员转送至有烧伤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体温监测

定时测量体温,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体温过高导致烧伤加重或引发感染。

呼吸监测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

循环监测

监测心率、血压等循环指标,及时发现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意识状态监测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时发现意识障碍或昏迷,以便及时处理。

生命体征动态监测

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制定合理的液体复苏方案,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的原则。

液体复苏原则

早期以晶体液为主,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以迅速补充血容量;后期可适当补充胶体液,如血浆、白蛋白等,以提高血浆渗透压。

补液种类选择

根据烧伤面积和患者体重,计算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和补液速度,以及后续每日的补液量。

补液量计算

01

03

02

液体复苏管理方案

通过静脉途径补液,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和患者情况调整补液速度,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快导致水肿或心力衰竭。

补液途径与速度

04

03

创面处理技术

清创操作标准化步骤

清洗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等清洗伤口,去除污物、血痂和坏死组织。

01

麻醉止痛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无痛或减轻疼痛。

02

伤口消毒

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预防感染。

03

清创切除

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顺序,逐层清除失活组织,直至露出健康组织为止。

04

功能性敷料选择依据

伤口渗出量

伤口感染情况

伤口位置与大小

敷料材质与特性

根据伤口渗出量的多少,选择吸收渗液能力适宜的敷料。

对于有感染的伤口,应选择具有抗菌作用的敷料,以控制感染。

根据伤口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易于固定、便于更换的敷料。

选择透气性好、无刺激、具有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敷料,如湿性愈合敷料等。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进行患者术前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备皮、备血等。

植皮手术围术期配合

术中配合

保持手术区域无菌,协助医生进行取皮、植皮等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移植皮片的成活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预防感染;给予患者正确的康复指导,促进伤口愈合。

04

并发症防控体系

感染风险控制策略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消毒环境和物品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进行任何侵入性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和手套,确保无菌操作。

保持病房、治疗室等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设备和物品,减少细菌滋生。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

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血压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尤其是休克高风险患者,如烧伤面积大、深度烧伤等。

心率监测

心率是反映血容量和心功能的敏感指标,应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尿量监测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和全身血容量的重要指标,应保持尿量在正常范围内。

精神状态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如出现烦躁、淡漠、昏迷等,应警惕休克的发生。

休克预防监测指标

瘢痕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