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外科烧伤护理措施.pptx
文件大小:4.3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2.81千字
文档摘要

外科烧伤护理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烧伤评估与分类

02

急救处理原则

03

创面管理技术

04

感染预防控制

05

康复期护理策略

06

患者教育要点

01

烧伤评估与分类

烧伤深度判断标准

伤及皮肤表层,生发层健在,表现为红肿、疼痛、干燥、无水疱。

浅度烧伤

伤及真皮乳头层,有水疱形成,去疱皮后,创面湿润、红白相间。

中度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肌肉、骨骼或内脏器官,创面呈焦痂或炭化。

深度烧伤

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目测法

根据烧伤部位的面积与整体面积的比例进行估算,适用于大面积烧伤。

03

以患者自己的手掌大小估算烧伤面积,适用于小面积烧伤。

02

手掌法

中国新九分法

将人体表面积划分为9个等分,加1%为一个九分,总面积为100%。

01

严重程度分级依据

轻度烧伤

Ⅱ°烧伤面积10%以下。

中度烧伤

Ⅱ°烧伤面积11%-30%,或有Ⅲ°烧伤但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1%-50%,或Ⅲ°烧伤面积11%-20%,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到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或存在较重的吸入性损伤、复合伤等。

特重烧伤

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

02

急救处理原则

现场降温与保护措施

立即将患者从火源或高温环境中救出,避免继续受伤。

迅速脱离热源

用清洁的冷水迅速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烧伤程度。

迅速去除患者身上的衣物和饰品,以免加重烧伤或影响散热。

在降温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体温,避免体温过低。

冷水冲洗或浸泡

去除衣物和饰品

保暖措施

创面清洁

用无菌纱布或清洁的布料轻轻擦拭伤口,去除污物和异物。

消毒处理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创面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酒精等。

避免过度清洁

避免过度擦拭或清洗,以免损伤创面组织。

伤口保护

清洁和消毒后,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创面清洁与消毒规范

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和程度,评估其液体需求,制定补液计划。

在补液过程中,注意补充电解质,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轻度烧伤患者,可口服含电解质的饮料或清水进行补液。

对于重度烧伤患者,需通过静脉补液途径迅速补充体液,以纠正休克状态。

液体复苏方案制定

评估液体需求

补充电解质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03

创面管理技术

清创操作流程

清除异物

止血处理

切除坏死组织

清洗消毒

彻底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坏死组织和异物,确保创面清洁。

使用手术刀或剪刀切除坏死组织和焦痂,直至健康组织暴露。

对于出血点,采用压迫止血或结扎止血方法,确保无明显出血。

用生理盐水或适合的消毒液清洗伤口,减少感染风险。

敷料选择与应用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宜的敷料,如纱布、棉垫、泡沫敷料等。

敷料种类

根据伤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敷料更换

根据伤口类型和阶段,选择合适的功能性敷料,如抗菌敷料、促进愈合敷料等。

功能性敷料

换药频率与注意事项

换药频率

根据伤口渗出、感染情况确定换药频率,避免过于频繁或不足。

01

换药方法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轻柔、迅速地更换敷料,避免损伤新生组织。

02

伤口观察

每次换药时仔细观察伤口情况,如红肿、渗出、坏死等,及时处理。

03

04

感染预防控制

抗生素使用指征

根据烧伤患者病情和创面情况,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用药时机

针对烧伤常见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烧伤程度、面积和感染风险,选择口服、外用或注射等给药方式。

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确保用药时间和剂量准确无误。

药物选择

用药方式

用药时间

环境消毒标准

6px

6px

6px

保持烧伤病房空气清洁,定期通风换气,采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降低空气中细菌含量。

空气消毒

医护人员接触烧伤患者前后,需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确保手部卫生。

医护人员消毒

对烧伤病房内的物品、器械等表面进行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物体表面消毒

01

03

02

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等物品,保持清洁干燥。

床单、被褥等更换

04

体温监测

定期测量体温,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创面监测

密切观察烧伤创面情况,包括颜色、渗出物等,以便及时发现感染。

微生物检测

定期对烧伤创面进行微生物检测,了解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指导抗生素使用。

并发症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感染监测指标

05

康复期护理策略

瘢痕防治措施

压力治疗

采用弹力套、弹力绷带等物品对瘢痕进行压迫,预防瘢痕增生。

01

硅胶贴片

使用硅胶贴片覆盖瘢痕,减少瘢痕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瘢痕色素沉着。

02

药物祛疤

使用祛疤药物,如疤痕软化膏、康瑞宝等,促进瘢痕软化、淡化。

03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光热作用,刺激瘢痕组织,促进瘢痕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