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副高考前押题卷二
1.牙龈炎常见的主诉症状是()
A.疼痛
B.发痒
C.干燥
D.出血
E.脓肿
答案:D
2.根据嵌体蜡的流变性和热膨胀性质不同,在口内使用直接法制作熔模时经常应用的嵌体蜡是()
A.Ⅰ型嵌体蜡B.Ⅱ型嵌体蜡C.Ⅲ型嵌体蜡D.Ⅳ型嵌体蜡E.Ⅴ型嵌体蜡答案:A
3.患者因右下后牙龋坏就诊,一次银汞充填完成治疗,治疗后咬物疼痛,无自发痛。检查:充填体完好,边缘密合,表面有亮点,叩(-),牙龈正常,温度测无异常。该牙应如何处理()
A.脱敏治疗
B.去除原充填体,重新充填
C.去除原充填体,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安抚
D.开髓治疗
E.
答案:E
解析:
4.以下乳牙萌出先后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ⅠⅡⅤⅣⅢB.ⅠⅡⅢⅥⅣC.ⅠⅡⅣⅢⅤD.ⅤⅠⅡⅢⅣE.ⅠⅡⅤⅢⅣ答案:C
5.下列为影响牙周病的系统疾病除外()
A.糖尿病
B.甲亢
C.冠心病
D.肺结核
E.肝硬化
答案:D
6.下颌做侧方咀嚼时,工作侧上下后牙的接触关系为()
A.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
B.上牙舌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
C.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颊斜面接触
D.上牙颊尖的舌斜面与下牙颊尖的舌斜面接触
E.上牙舌尖的颊斜面与下牙舌尖的舌斜面接触
答案:C
7.垫底的部位为()
A.仅在髓壁
B.仅在轴壁
C.仅在侧壁
D.仅在髓壁和轴壁
E.任何壁均可垫
答案:D
8.菌斑百分率在多少以下时可认为菌斑被基本控制()
A.10%
B.20%
C.30%
D.40%
E.45%
答案:B
解析:菌斑百分率在20%以下时可认为菌斑基本被控制,菌斑百分率在10%或小于10%,则已达到良好目标。
9.与口角糜烂无关的因素()
A.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营养不良
B.细菌感染
C.先天遗传
D.真菌感染
E.老年无牙患者,合间距缩短
答案:C
10.胚胎期开始发育及钙化的恒牙是()
A.下中切牙
B.上中切牙
C.第一恒磨牙
D.下侧切牙
E.下中切牙及侧切牙
答案:C
解析:第一恒磨牙在出生时牙齿硬组织已经开始形成。
11.低度恶性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主要组成细胞是()
A.以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
B.以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为主
C.以黏液细胞为主伴鳞状化生
D.以黏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主
E.以鳞状细胞为主伴乳头状增生
答案:A
12.以下关于舍格伦综合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多发生于中年妇女
B.属慢性炎症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
C.可合并腮腺肿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D.唇腺活检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
E.结节型者可行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块切除
答案:D
13.腺样囊性癌的生物学特点为()
A.生长缓慢,无包膜,侵袭性强,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
B.生长缓慢,有包膜,侵袭性弱,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
C.生长较快,无包膜,侵袭性弱,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常见
D.生长较快,无包膜,侵袭性强,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
E.生长缓慢,有包膜,侵袭性强,沿着或围绕纤维生长的趋势,淋巴转移少见答案:A
14.患者男,20岁。因吸毒感染艾滋病(HIV+)。检查发现下前牙牙龈缘及颊部黏膜有溃疡形成,表面覆灰白色污秽假膜,牙龈乳头消失,口臭明显。应诊断为()
A.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B.坏疽性口炎
C.白血病
D.剥脱性龈炎
E.粒细胞减少症
答案:B
15.形成四环素牙的原因是()
A.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过量
B.用四环素类药物漱口
C.根管冲洗时使用了金霉素液
D.牙发育矿化期间,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
E.妊娠期间服用四环素类药对牙无影响
答案:D
16.WHO推荐的HBV污染物消毒剂是()
A.戊二醛
B.次氯酸钠
C.乙醇
D.碘伏
E.酚类
答案:A
17.下列牙膏中的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菌斑的形成的是()
A.氟化钠
B.单氟磷酸钠
C.氟化亚锡
D.氟化铵
E.氯化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控制菌斑的药物。氟化钠、单氟磷酸钠、氟化铵和氟化亚锡都是含氟牙膏的主要成分,可以增强牙釉质的抗酸能力,促进再矿化,但前两者对于菌斑的形成都没有抑制作用,只有氟化亚锡具有抗菌、抗龋双重功效。而氯化锶是脱敏牙膏的主要成分,可阻塞牙本质小管,缓解疼痛。因而正确答案是C。
18.关于血友病儿童的口腔治疗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A.行下颌阻滞或上牙槽阻滞,凝血因子浓度应达到50%水平
B.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行活髓切断术或牙髓摘除术
C.乳牙正常脱落通常不会导致出血
D.可行洁治术
E.可行正畸治疗
答案:A
解析:血友病是遗传性血液凝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