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XXX2025.5
Catalogue目录01.背景与意义02.术前管理03.术中管理04.术后管理05.结语
01背景与意义
老年女性组织器官衰老退化,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均较高。老年女性生理特点老年女性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疾病往往因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复杂而增加治疗难度。高发妇科疾病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提升医疗品质。围手术期管理重要性老年妇科患者特点
02术前管理
根据妇科疾病本身、体能状态、合并症类型及程度、生活习惯、既往用药史等进行分层管理。将老年患者分为适合直接手术和需要进行术前康复(预康复)两类。分层管理依据预康复包括营养、理疗、运动、老年病、康复等多方面干预。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改善患者术前身体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预康复措施初筛分层管理
推荐使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作为老年妇科患者首选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3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包括营养咨询、饮食调整、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等营养干预,纠正患者营养状态。营养干预措施营养状态评估及干预
体能状态评估工具使用5-mFI量表、ECOG评分筛选虚弱人群,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储备和状态。体能状态干预方案对存在衰弱和肌肉减少症的患者,制定运动处方,进行有氧训练、阻力训练等运动干预,同时结合营养、理疗、老年病、康复等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体能状态评估及干预
内分泌系统疾病老年妇科女性主要内分泌疾病为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推荐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大型或高风险手术时及时药物调整甲状腺功能。03呼吸系统疾病对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或近期曾有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危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评估,必要时进行肺功能锻炼和围手术期氧疗。02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与预防老年妇科患者血栓风险评分中危及以上者,常规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测,根据风险评分进行机械预防或药物预防。04心血管疾病对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妇科女性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由心内科医生进行围手术期药物管理,麻醉师进行术中管理,降低心血管相关并发症风险。01合并症评估及处理
老年妇科患者常因疾病本身或社会经济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使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等评分工具鉴别是否存在焦虑抑郁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心理状态评估
麻醉评估是老年女性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工具为ASA分级。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评估患者的功能储备和麻醉风险。01麻醉评估
03术中管理
老年女性生殖系统萎缩,手术入路需根据手术范围、疾病本身、身体功能状态等综合评定。高龄不是微创手术的禁忌证,条件允许下微创手术对老年患者可能获益更大。01手术入路选择
血流动力学管理建议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疗法”,建立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监测和调整补液量,保证充分的器官组织液体灌注,防止灌注过多导致的肺水肿或急性心衰等并发症。01体温管理注重术中体温监测,必要时采用加热毯、加温输液器、温热冲洗液冲洗等保温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02手术弹性化管理手术时麻醉医生应随时与手术医生沟通,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综合判定手术范围,预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均应在术前做好充分预案。03术中出血防控为降低手术出血风险,常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临时停用或换用药物,术中确切止血尤为重要。0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一般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时间、发生感染的危险性等综合考虑。05手术安全管理
04术后管理
注意术后低体温和发热,术后除注意保暖外,在输注低温液体和库存血液时,建议使用加温装置,预防低体温的发生。老年患者常有呼吸系统合并症,术后可能出现低氧血症、肺炎、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保持气道通畅、鼓励排痰、应用雾化和化痰药物、早期离床活动、预防性抗凝药物应用等可降低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体温管理血氧管理生命体征监测
01术后谵妄是老年患者麻醉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临床后果甚至围手术期死亡。恶心、呕吐是老年人常见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可能增加老年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推荐多药联合预防恶心、呕吐。”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术后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呼吸受限,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