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除颤教学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操作前准备规范
01
AED设备基础认知
03
除颤操作流程分解
04
特殊场景处理
05
设备维护与质控
06
培训考核体系
01
AED设备基础认知
除颤器分类与工作原理
AED分为全自动除颤器和半自动除颤器,全自动除颤器操作简便,适合非专业人员使用;半自动除颤器则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分类
AED通过识别心脏骤停患者的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当检测到可除颤心律时,AED会自动充电并提示操作者进行放电,以终止恶性心律失常,恢复心脏正常跳动。
工作原理
01
02
设备组件功能解析
电极片
显示屏
电池
除颤按钮
用于将除颤器产生的高能电脉冲传递到患者身上,通常配备有一次性使用的电极片和导电胶。
显示AED的工作状态、心电图波形、操作提示等信息,便于操作者进行正确操作。
为AED提供电能,保证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当AED检测到需要除颤时,会提示操作者按下除颤按钮进行放电。
适应症与禁忌症判断
AED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特别是在心律失常引起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下使用效果显著。
适应症
AED不适用于已经恢复自主心律的患者,以及有严重胸部外伤、皮肤破损、严重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患者。此外,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AED的使用需要更加谨慎。
禁忌症
02
操作前准备规范
现场安全评估要点
确认环境安全
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移除可能影响除颤的物品。
01
判断患者状态
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需要除颤的状态,如有无意识、呼吸等。
02
呼叫急救人员
如有需要,立即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并报告患者情况。
03
患者状态快速检查
观察患者体征
注意患者面色、口唇颜色等体征,以协助判断患者状况。
03
仔细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和心跳情况,判断有无呼吸和心跳。
02
检查呼吸和心跳
检查患者意识
轻拍患者肩膀,呼唤其名字,以判断患者意识是否清醒。
01
电极片粘贴标准位置
通常电极片应粘贴在患者胸部特定位置,如心尖部和右侧肩背部等。
电极片位置
粘贴方式
皮肤处理
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无气泡和空隙,以确保电流能够顺畅通过。
在粘贴电极片前,应清洁患者皮肤,去除油脂和污垢,以提高粘贴效果。
03
除颤操作流程分解
确保除颤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检查电极片、导联线等是否完好,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开机至分析阶段步骤
设备检查
将电极片贴附于患者胸部指定位置,通常选择心尖部和心底部,确保电极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
患者连接
打开除颤器,等待设备自动分析患者心律。
开机并分析
能量选择与放电执行
根据除颤器提示或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进行除颤,通常首次除颤能量较高。
能量选择
确认周围人员安全,无直接接触患者情况,按下放电按钮进行放电。
放电操作
放电后,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评估除颤效果。
放电效果
心肺复苏衔接时序
复苏效果评估
在复苏过程中,不断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复苏措施。
03
按照标准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通气,通常为30:2。
02
按压与通气比例
除颤后立即胸外按压
除颤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
01
04
特殊场景处理
儿童模式适用情况
适用于儿童患者,避免成人模式对患者造成过大伤害。
儿童模式特点
能量较低,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大损伤;波形特殊,更适合儿童生理特点。
儿童模式切换步骤
先关闭设备,再切换到儿童模式,并调整能量和波形。
注意事项
切换模式时要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避免误操作。
儿童模式切换方法
潮湿环境操作注意事项
潮湿环境对设备的影响
可能导致设备绝缘性能降低,增加患者触电风险。
潮湿环境操作要求
尽量保持设备干燥,如使用防水设备或垫上干燥绝缘物。
潮湿环境下患者保护
确保患者身体干燥,避免水直接接触患者。
应急处理措施
如发生设备浸水或患者触电,立即切断电源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植入设备患者应对策略
如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等,需特别注意电磁干扰和安全问题。
植入设备类型
确认设备兼容性,遵循专业指南进行除颤操作。
植入设备患者除颤要求
在除颤前确认患者身体状况,确保除颤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患者安全保护
定期检查设备功能,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及时更换电池或进行维护。
植入设备管理
05
设备维护与质控
日常检测流程标准
每月检测
进行设备全面检查和性能测试,包括心电图模拟测试等,确保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进行设备功能测试,包括能量输出、充电放电测试等,确保设备功能正常。
02
每周检测
每日检测
检查设备外观、电缆、电极和电池状态,确保设备随时可用。
01
耗材更换周期管理
电极
根据使用频率和电极状态,定期更换电极,避免电极老化或粘贴不良导致信号失真。
01
电池
定期检查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避免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