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试题与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识别细菌或病毒非甲基化CpGDNA的TLR是
A、TLR1
B、TLR3
C、TLR5
D、TLR7
E、TLR9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TLR9能够识别细菌或病毒的非甲基化CpGDNA。TLR1主要识别三酰基脂肽;TLR3识别双链RNA;TLR5识别鞭毛蛋白;TLR7识别单链RNA。
2.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原属于
A、自身抗原
B、异种抗原
C、半抗原
D、超抗原
E、交叉抗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抗原的出现有关,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组织或细胞当成抗原进行攻击,导致疾病发生。异种抗原是来自不同物种的抗原;半抗原是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超抗原是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的物质;交叉抗原是指不同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可发生交叉反应。所以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原属于自身抗原。
3.关于抗原抗体反应,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见性
B、抗原抗体反应为非共价结合
C、抗原抗体反应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基与抗体分子中的互补决定区相互结合
D、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分为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反应、免疫比浊等,并非所有的抗原抗体反应都具有可见性,有些反应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才能观察到结果,如标记免疫技术等。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是抗原决定基与抗体分子中的互补决定区相互结合,为非共价结合,具有可逆性。
4.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是
A、细菌
B、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
C、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
D、可溶性抗原
E、颗粒性抗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可溶性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小,易被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处理,能诱导免疫耐受;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等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被处理和提呈,较难诱导免疫耐受;大分子聚合状态抗原一般也不易诱导免疫耐受;马血清白蛋白加佐剂可增强免疫原性,而非诱导免疫耐受。
5.嵌合抗体是指
A、将鼠CDR序列移植到人抗体可变区形成的抗体
B、一条肽链中含两个抗体可变区片段的抗体
C、小鼠转染人抗体基因后产生的抗体
D、双特异性抗体
E、将鼠源抗体可变区与人抗体恒定区融合形成的抗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嵌合抗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源抗体可变区与人抗体恒定区融合形成的抗体,它既保留了鼠源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又降低了鼠源抗体对人体的免疫原性。选项A描述的是移植CDR序列形成的抗体,叫人源化抗体;选项B不是嵌合抗体的定义;选项C是转基因小鼠产生的抗体;选项D双特异性抗体与嵌合抗体概念不同。
6.患者,男,52岁。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下降3kg。近日大便色黑。来我院就诊,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胃癌。该患者患该病的原因是
A、免疫防御功能减弱
B、免疫耐受功能失调
C、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D、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E、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免疫监视功能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功能。当免疫监视功能失调时,机体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得以生长和发展。该患者确诊为胃癌,符合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导致肿瘤发生的情况。免疫防御功能主要针对外来病原体,与肿瘤发生关系不大;免疫自稳功能主要维持自身组织细胞的平衡,与肿瘤发生关联不紧密;免疫耐受功能失调一般不是肿瘤发生的直接原因;免疫防御功能过强主要引起超敏反应等,而非肿瘤。
7.可以与协同刺激分子B7结合,促进T细胞活化的是
A、CD3
B、CD4
C、CD8
D、CD28
E、CTLA-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CD28是T细胞表面能与协同刺激分子B7结合的分子,可促进T细胞活化。CD3主要功能是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CD4主要识别MHCⅡ类分子;CD8主要识别MHCⅠ类分子;CTLA-4能与B7结合,但作用是抑制T细胞活化。
8.Th细胞辅助抗体产生
A、可发生于经X线照射的小鼠
B、依靠T细胞识别结合于BCR的完整抗原
C、发生在对LPS的应答过程中
D、依靠T细胞识别经B细胞处理、提呈的抗原
E、涉及B细胞上的MHCⅠ类分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Th细胞辅助抗体产生依靠T细胞识别经B细胞处理、提呈的抗原。Th细胞不能识别完整抗原,而是识别由B细胞处理后提呈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从而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A选项经X线照射的小鼠T细胞功能受影响不利于抗体产生;B选项Th细胞不能识别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