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急救药品管理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基础管理要求
02
储存环境规范
03
日常核查流程
04
使用操作规范
05
人员能力建设
06
质控改进体系
01
基础管理要求
药品分类与定位标准
急救药品分类
根据急救功能和作用特点,将急救药品分为不同类别,如心肺复苏类、呼吸兴奋类、强心类等。
01
定位摆放
按照药品分类和急救需求,确定每种急救药品的存放位置,并制作明显的标识,以便快速取用。
02
药品效期管理
定期检查药品效期,确保急救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03
急救药品清单动态维护
根据急救需求,编制急救药品清单,列出每种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清单编制
根据药品消耗和急救需求变化,及时更新急救药品清单,确保清单与实际药品相符。
清单更新
定期对急救药品清单进行审核,确保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清单审核
管理责任逐级落实机制
监督与检查
定期对急救药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急救药品的完好和有效。
03
建立急救药品管理逐级负责机制,确保各级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职责。
02
逐级负责
管理责任人
明确科室急救药品管理的责任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01
02
储存环境规范
温湿度监控条件
在药品储存区设置温湿度计,每天定时记录,确保药品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
温湿度计
温湿度控制
温湿度报警系统
药品储存区的温湿度需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药品受潮、霉变或失效。
安装温湿度报警系统,当储存区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特殊药品避光防潮要求
避光储存
对于易受光线影响而变质的药品,需放置于避光储存柜或遮光容器中。
01
防潮措施
药品储存区需保持干燥,防止药品受潮,可设置除湿机或放置干燥剂。
02
定期检查
对特殊药品的储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药品包装完好无损,无受潮、霉变等现象。
03
高危药品需设置专用储存柜,与其他药品隔离存放,防止混淆和误用。
专用储存柜
高危药品储存区需设置醒目的标识,提醒医务人员注意。
标识醒目
建立严格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包括领用、使用、记录等环节,确保药品安全。
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独立存放规则
03
日常核查流程
班次交接核查要点
药品清单核对
交接记录签字
药品质量检查
每班交接时,应核对药品清单上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和有效期等关键信息,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接班人员需对药品的外观、性状、有效期等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并处理。
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交接时间。
近效期药品预警标识
将近效期药品按照有效期长短进行分类管理,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药品分类管理
提前预警处理
定期清理报废
在药品有效期到期前的一段时间内,及时发出预警通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对于已过期的药品,应及时进行清理报废处理,避免误用。
破损药品应急报备路径
立即停止使用
发现药品破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破损药品隔离。
01
报告上级领导
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或药品管理人员,并详细说明药品破损情况和原因。
02
填写报损单
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报损单,经上级审批后进行报废处理。
03
04
使用操作规范
紧急取用双人核查制度
双人核查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确保用药正确。
核对流程
特殊情况处理
首先核对药品的批号、有效期等基本信息,然后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是否与医嘱相符。
如遇特殊情况,如夜间或只有一名医护人员在场,应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核查。
1
2
3
用药后即时登记规范
包括患者姓名、用药时间、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确保用药过程可追溯。
登记内容
采用电子记录或手写记录均可,但需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登记方式
保障患者用药信息的隐私和安全,避免信息泄露。
保密性
空安瓿核对留存流程
特殊情况处理
如遇药品破损或空安瓿数量不符,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03
核对后,将空安瓿放入指定位置,按规定时间统一处理,以备后续核对和检查。
02
空安瓿留存
空安瓿核对
每次用药后,应核对空安瓿的数量、批号等信息,确认与实际用药相符。
01
05
人员能力建设
药品知识年度复训计划
药品知识更新
每年定期更新药品知识,包括新药介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01
急救药品使用
重点培训急救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
02
药品管理法规
了解并熟悉药品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确保药品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03
情景模拟考核标准
模拟实际急救场景,检验医护人员对急救药品的掌握程度、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考核反馈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急救药品的准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