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操作流程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紧急呼救流程
01
现场安全评估
03
心肺复苏标准步骤
04
创伤处置技术
05
特殊伤情应对
06
后续处置要求
01
现场安全评估
环境危险源排查
检查现场是否存在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源
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事故。
观察周围环境是否有倒塌、不稳定结构等隐患
检查空气是否安全
确保施救者与伤员的安全。
避免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施救。
1
2
3
伤员状态初步判断
检查伤员是否有外伤、出血等情况
迅速判断伤员伤势,为后续急救提供依据。
03
通过观察胸廓起伏、颈动脉搏动等判断伤员生命体征。
02
观察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判断伤员意识
轻拍伤员肩膀,呼唤其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01
自我防护措施确认
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确保施救者自身安全。
穿戴防护用品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明确急救目标,迅速展开施救。
明确急救目标
如遇到无法独立处理的紧急情况,及时呼叫救援,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寻求援助
02
紧急呼救流程
120/999电话要素说明
电话号码
全国统一急救电话120,部分地区为999,应熟记并正确拨打。
01
呼叫方式
拨打120/999电话后,应等待接通,不要随意挂断。
02
通话内容
接通后,应准确告知对方患者所在地址、病情、人数、联系方式等信息。
03
现场定位信息传达
应告知具体街道名称、门牌号、楼层等,以便救护车迅速找到。
准确描述地址
周围标志性建筑
派人在路口接应
可描述周围明显的建筑物或标志,如学校、商场、车站等,以辅助定位。
应派人在患者所在路口或楼下等待,引导救护车进入。
简明伤情描述方法
伤者信息
应告知伤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以便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03
应简要描述患者的伤口情况、出血量、疼痛程度等症状,以便医护人员做好救治准备。
02
伤口及症状
病情轻重缓急
应先报告患者最危险或最严重的病情,以便医护人员优先处理。
01
03
心肺复苏标准步骤
每分钟100-120次,节奏稳定且快速。
按压频率
胸骨下半段,即胸骨与肋缘交界处。
按压部位
01
02
03
04
成人胸骨下陷5-6厘米,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按压深度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与放松时间
胸外按压深度与频率
施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另一手放在患者颈部并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同时轻轻抬起下巴。
对于怀疑有颈部损伤的患者,可使用推举下颌法,即施救者双手置于患者两侧下颌角,并向上推举。
开放气道前,需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假牙等异物。
在开放气道和进行人工呼吸时,需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过度后仰或扭曲。
开放气道操作规范
仰头举颏法
推举下颌法
清理口腔异物
保持头部稳定
AED设备使用要点
正确开机
按照AED的语音提示或操作指南,正确开启设备并进行自检。
01
贴电极片
将电极片紧密贴在患者裸露的胸壁上,通常是一个电极放在右侧锁骨下方,另一个电极放在左侧腋前线与肋缘交界处。
02
分析心律
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施救者应确保没有人与患者接触,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03
进行除颤
如AED建议除颤,施救者应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按下除颤按钮进行除颤操作,并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AED再次分析心律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04
04
创伤处置技术
直接压迫止血法
6px
6px
6px
直接压迫出血点,阻止血液流出。
适用于小血管出血
持续压迫直到出血停止,一般需要几分钟至半小时。
压迫时间
轻轻压迫出血区域,减少血液渗出。
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01
03
02
压迫时应保持手部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04
适用于四肢伤口包扎
适用于头部包扎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大小,覆盖伤口并打结固定。
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成适当宽度,围于头部并打结。
三角巾包扎原则
包扎方法
将三角巾的两个角交叉,再围绕伤口打结,确保包扎牢固。
注意事项
包扎时要保持伤口清洁,松紧度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
骨折临时固定技巧
适用于闭合性骨折
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
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用夹板等物品固定。
固定方法
将夹板放在骨折部位的两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物品固定。
注意事项
固定时要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同时,要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特殊伤情应对
烧伤降温处理规范
立即远离火源
冷水冲洗
去除衣物
覆盖保护
确保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避免继续受伤。
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烧伤程度。
轻轻去除烧伤部位的衣物,避免粘连或加重伤害。
用干净纱布或布类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感染。
窒息海姆立克手法
识别窒息
胸部冲击
腹部冲击
呼叫急救
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