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主讲人:XXX2025.5
轻型卒中概述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轻型卒中二级预防轻型卒中康复与预型卒中临床诊疗中的问题与挑战05目录
轻型卒中概述01
轻型卒中以NIHSS评分≤5分来定义(A级证据,强推荐)。
致残性轻型卒中包括完全偏盲、严重失语、忽视、无法持续性抵抗重力的肢体无力、NIHSS总分5分或潜在致残的功能缺损。近10余年来我国轻型卒中比例逐年上升,从43.1%升至51.7%。
出院时仍有超过1/4的轻型卒中患者不能独立行走,10%~20%的患者存在功能残障。轻型卒中定义流行病学特征0102轻型卒中定义与流行病学
01轻型卒中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高,亚洲人群复发率为6.0%。
复发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预后不佳02诊疗现状国内外指南尚未系统论述轻型卒中的诊疗要点。
本共识回答了10个轻型卒中诊疗相关的重要临床问题。轻型卒中的临床意义
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02
发病4.5h内的急性致残性轻型卒中,推荐静脉溶栓(A级证据,强推荐)。
发病4.5h以上者,在多模式影像学指导下可考虑静脉溶栓(B级证据,弱推荐)。静脉溶栓治疗发病24h内的致残性轻型卒中,若合并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C级证据,弱推荐)。血管内治疗致残性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
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选择发病4.5h内的非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可能会改善临床结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不劣于静脉溶栓,应根据患者的获益/风险比,选择静脉溶栓或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B级证据,弱推荐)。
发病4.5h内合并颅内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非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但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证据(B级证据,弱推荐)。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病因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72h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获益,但会增加出血风险(B级证据,弱推荐)。
其他病因的轻型卒中在发病24h以上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证据不足(A级证据,强推荐)。非致残性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
轻型卒中二级预防03
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特殊情况下的抗血小板治疗0102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轻型卒中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C级证据,弱推荐)。对于非心源性轻型卒中患者,长期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是标准方案(A级证据,强推荐)。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需权衡出血风险(B级证据,弱推荐)。抗血小板治疗
心源性轻型卒中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时机与监测对于伴有心房颤动的轻型卒中患者,应根据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A级证据,强推荐)。
对于其他心源性栓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抗凝治疗方案需个体化(C级证据,弱推荐)。抗凝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启动,需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B级证据,弱推荐)。0102抗凝治疗
轻型卒中康复与预后04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康复治疗方案轻型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A级证据,强推荐)。康复治疗应个体化,包括运动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等(B级证据,弱推荐)。康复治疗
预后影响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卒中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均影响轻型卒中预后(A级证据,强推荐)。预后评估工具可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等工具评估轻型卒中患者出院时和随访时的功能状态(B级证据,弱推荐)。预后评估
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的问题与挑战05
诊断延迟轻型卒中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导致诊断延迟(A级证据,强推荐)。评估工具的局限性现有的评估工具如NIHSS评分在轻型卒中患者中可能存在局限性(B级证据,弱推荐)。诊断与评估中的问题
治疗不规范部分基层医院对轻型卒中患者的治疗不够规范,影响预后(A级证据,强推荐)。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B级证据,弱推荐)。治疗依从性差治疗中的问题
探索新型诊断技术如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在轻型卒中诊断中的应用(C级证据,弱推荐)。新型诊断技术研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神经保护药物在轻型卒中治疗中的效果(C级证据,弱推荐)。新型治疗方法未来研究方向
谢谢大家主讲人:XXX2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