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卒中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202X汇报人:XXX2025.5
目录PART01轻型卒中定义与流行病学PART04轻型卒中预后评估PART02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PART05轻型卒中特殊问题处理CONTENTPART03轻型卒中二级预防
轻型卒中定义与流行病学01202X
定义标准轻型卒中以NIHSS评分≤5分来定义(A级证据,强推荐)。
此标准综合考量临床实用性与患者预后,适用于广泛场景,便于快速识别与初步评估轻型卒中患者,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致残性与非致残性分类致残性轻型卒中包括完全偏盲、严重失语、忽视、无法持续性抵抗重力的肢体无力等(A级证据,强推荐)。
此分类有助于精准评估患者功能受损程度,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针对性与效果。流行病学现状近10余年我国轻型卒中比例逐年上升,从43.1%升至51.7%,但预后不尽如人意。
亚洲人群的轻型卒中复发率为6.0%,全因病死率为1.1%,我国轻型卒中患者的1年内卒中复发率(13.2%)及病死率(6.3%)均偏高。轻型卒中定义
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02202X
静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对于发病4.5h内的急性致残性轻型卒中,推荐进行静脉溶栓治疗(A级证据,强推荐)。
发病4.5h以上的急性致残性轻型卒中,在多模式影像学指导下可以考虑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需进一步明确其获益(B级证据,弱推荐)。伴有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轻型卒中患者,抗凝治疗时机可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风险进行选择。若梗死灶直径小于1.5cm,在发病48h内选择新型口服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是合理的;若梗死灶直径大于1.5cm,可以考虑在发病3~5d内选择新型口服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B级证据,弱推荐)。对于发病24h内的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若合并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进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C级证据,弱推荐)。
若选择标准药物治疗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可以考虑进行补救性血管内治疗(C级证据,弱推荐)。致残性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
静脉溶栓与抗血小板治疗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于发病4.5h内的非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可能会改善临床结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不劣于静脉溶栓,应根据患者的获益/风险比,选择静脉溶栓或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B级证据,弱推荐)。
对于发病4.5h内合并颅内大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的非致残性轻型卒中患者,可能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但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证据(B级证据,弱推荐)。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轻型缺血性卒中在静脉溶栓后24h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使用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能是安全的(D级证据,弱推荐)。对于发病24h内的LVO所致急性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患者,不建议进行积极的血管内治疗(C级证据,强推荐)。血管内治疗非致残性轻型卒中急性期治疗
轻型卒中二级预防03202X
病因考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72h内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获益,但会增加出血风险。
而其他病因的轻型卒中在发病24h以上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证据不足(A级证据,强推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对于不适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是常规选择,可有效降低卒中复发风险。单药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脂管理高血脂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维持糖化血红蛋白在合理范围,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轻型卒中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目标值一般为140/90mmHg。
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降低。危险因素管理
轻型卒中预后评估04202X
030201ENDi评分对于伴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轻型卒中,推荐使用ENDi评分评估卒中的早期进展(B级证据,强推荐)。ABCD2或ABCD3?Ⅰ评分评估轻型卒中3个月内再发卒中风险时,推荐使用ABCD2或ABCD3?Ⅰ评分(C级证据,强推荐)。ESRS或SPI评分评估轻型卒中1年及以上再发卒中风险时,推荐使用ESRS或SPI评分(C级证据,弱推荐)。预后评估量表
头颅CT/MRI平扫轻型卒中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后,推荐立即完成头颅CT平扫或磁共振平扫,评估梗死、出血及水肿情况(D级证据,强推荐)。头颅CTA/MRA检查轻型卒中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后,推荐尽早完成头颅CTA或MRA检查,有条件者同步完成脑CT灌注或多模式MRI评估缺血半暗带,决定是否可行再灌注治疗(C级证据,强推荐)。其他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性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