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儿腹泻护理常规.pptx
文件大小:3.2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概述与病理机制

02

临床护理评估要点

03

基础护理操作规范

04

特殊护理干预措施

05

并发症预警管理

06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01

疾病概述与病理机制

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01

小儿腹泻定义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02

流行病学特征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流行面广的特点。

常见病因分类标准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肠炎、大肠埃希菌肠炎等。

感染性腹泻

包括饮食因素、过敏性因素、气候因素等原因引起的腹泻,如消化不良、食物过敏、寒冷等。

非感染性腹泻

01

02

脱水程度分级依据

孩子可能出现口唇稍干、尿少、皮肤弹性稍差等症状,但神志清醒。

轻度脱水

孩子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

中度脱水

孩子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昏睡甚至昏迷,尿量极少或无尿,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厥冷等严重症状。

重度脱水

02

临床护理评估要点

观察患儿心率,评估是否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心率

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律,警惕呼吸困难。

呼吸

01

02

03

04

监测患儿体温变化,警惕发热。

体温

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等危重情况。

血压

生命体征监测指标

排泄物性状观察规范

排便次数

记录患儿排便次数,判断腹泻程度。

01

粪便性状

观察粪便颜色、形状、质地等,以便了解腹泻类型。

02

尿量

监测患儿尿量,判断是否存在脱水。

03

呕吐物

观察呕吐物性状,警惕肠梗阻或肠套叠等。

04

体重

定期测量患儿体重,评估营养状况。

01

皮下脂肪厚度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判断营养不良程度。

02

摄入量

记录患儿食物摄入量,评估是否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03

微量元素检查

必要时进行微量元素检查,以便针对性补充。

04

营养状态评估方法

03

基础护理操作规范

补液原则与操作方法

根据小儿的体重、尿量、眼泪、口腔黏膜等评估脱水程度,制定补液计划。

评估脱水程度

轻、中度脱水的小儿,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重度脱水或有明显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的小儿,需采用静脉补液。

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以评估补液效果。

选择补液途径

根据小儿的脱水程度、年龄、体重等计算补液量及速度,避免过量或不足。

补液量及速度

01

02

04

03

观察补液效果

臀部皮肤护理流程

保持臀部清洁

每次排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避免粪便刺激皮肤。

涂抹护臀膏

在臀部涂抹适量的护臀膏,以隔离尿、便对皮肤的刺激,并促进受损皮肤的修复。

暴露臀部

将小儿的臀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有助于皮肤保持干燥,减少尿布疹的发生。

更换尿布

选用柔软、透气的尿布,并勤更换,避免尿液和粪便长时间接触皮肤。

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之间,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小儿的胃肠道,加重腹泻症状。

室内温差不宜过大,避免小儿因温度变化而着凉或受热,影响病情恢复。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避免空气污浊,有利于小儿的康复。

在通风换气时,要注意避免直吹冷风,以免小儿受凉,加重病情。

环境温度控制标准

室内温度适宜

温差不宜过大

定时通风换气

避免直吹冷风

04

特殊护理干预措施

抗生素使用指征判断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确定病原体

评估腹泻的严重程度,包括频率、量、持续时间等,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腹泻程度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扰乱肠道菌群平衡。

抗生素种类

益生菌补充执行方案

服用注意事项

益生菌应在饭后半小时内服用,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以免影响效果。

03

根据益生菌的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02

剂量与疗程

益生菌种类选择

根据腹泻类型选择适宜的益生菌种类,如急性腹泻可选择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01

母乳喂养调整策略

母乳喂养方式

腹泻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应避免过于频繁或过量的喂养。

01

母亲饮食调整

母亲应避免摄入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乳汁质量。

02

乳糖不耐受问题

如考虑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可适当减少母乳中的乳糖含量。

03

05

并发症预警管理

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如口渴、尿少、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等,及时补充液体。

观察脱水症状

评估电解质丢失情况

根据腹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评估电解质丢失的严重程度。

特别是钠、钾、氯等电解质,及时发现异常。

电解质紊乱识别要点

继发感染防控措施

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长时间刺激皮肤。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