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急救处理原则
03
住院期护理措施
04
康复训练指导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06
出院后延续护理
01
骨折概述与评估
01
骨折概述与评估
PART
骨折定义与分类标准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包括骨质和骨膜等结构的损伤。
骨折定义
骨折分类
骨折程度
根据骨折的形态和稳定性,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根据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等。
骨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前者指骨结构完全断裂,后者指骨结构部分断裂。
常见致伤原因分析
6px
6px
6px
如跌倒、撞击、重物砸压等,可直接导致骨折。
直接暴力
长期、反复的轻微外力作用,如长距离行走、跑步等,可导致疲劳性骨折。
积累性劳损
如扭伤、跌倒时手臂着地等,可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等机制导致骨折。
间接暴力
01
03
02
如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可降低骨骼强度,增加骨折风险。
骨骼疾病
04
典型临床表现判断
疼痛与压痛
骨折处常有剧烈疼痛,压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剧。
肿胀与瘀斑
骨折后局部可出现肿胀,皮肤可出现瘀斑或青紫。
功能障碍
骨折后肢体活动功能常受到明显影响,如不能行走、持物等。
畸形与异常活动
骨折部位可出现成角、短缩等畸形,并可出现异常活动或骨擦音。
02
急救处理原则
PART
现场制动操作规范
骨折后应立即制动,避免继续活动加重损伤。
制动的重要性
采用木板、绷带等物品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骨折端移动。
制动方法
固定时要松紧适中,避免过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
制动时的注意事项
安全搬运注意事项
搬运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骨折情况,准备好急救器材。
搬运方法
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尽量使用担架或木板进行搬运,避免怀抱或背运等不安全方式。
保持患者平稳,避免颠簸和晃动,防止骨折端移位。
1
2
3
临时固定材料选择
颈托
适用于颈椎骨折的临时固定,可保持颈部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03
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的临时固定,可有效防止骨折端移位。
02
夹板
绷带
适用于四肢骨折的临时固定,可起到压迫止血和限制活动的作用。
01
03
住院期护理措施
PART
疼痛分级管理方案
疼痛评估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如VAS评分、数字评分等。
01
疼痛记录
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以便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02
药物镇痛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并观察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03
非药物镇痛
采用物理疗法、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方法缓解患者疼痛。
04
患肢抬高角度要求
抬高患肢
抬高角度
抬高时间
注意事项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根据患肢部位和病情,调整抬高角度,一般应高于心脏平面20-30厘米。
持续抬高患肢,直至肿胀消退或疼痛明显减轻。
抬高过程中,避免过度牵拉、扭曲等动作,以免加重疼痛。
保持石膏的干燥,避免受潮、污染等。
石膏干燥
观察石膏压迫部位是否有疼痛、麻木、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
石膏压迫
01
02
03
04
确保石膏的完整性,避免断裂、移位等情况发生。
石膏固定
保持石膏表面清洁,及时清除污渍和分泌物。
石膏清洁
石膏护理观察要点
04
康复训练指导
PART
早期被动活动时机
骨折后长期制动会导致关节粘连,早期被动活动能有效预防。
减轻关节粘连
早期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促进血液循环
早期被动活动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缓解疼痛症状
肌力恢复训练计划
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避免肌肉萎缩。
01
逐步增加负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负重,提高肌肉力量。
02
平衡与协调训练
加强平衡与协调训练,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03
关节功能锻炼方法
关节稳定性训练
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03
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02
关节被动活动
关节主动活动
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关节,提高关节活动度。
01
05
并发症预防策略
PART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或气压治疗等机械性预防措施。
基本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
定期检查
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以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定期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
使用压疮评估工具评估病人的压疮风险,制定预防措施。
评估压疮风险
压疮风险监控体系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受压和摩擦。
皮肤护理
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定时翻身
选用减压床垫或气垫床等,降低压疮发生率。
床垫选择
肌肉萎缩干预方案
早期活动
在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和功能锻炼。
01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