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骨骨折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临床评估03治疗原则04护理干预措施05康复训练计划06并发症预防01疾病概述
01疾病概述PART
踝骨骨折是指踝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踝骨是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最下端与脚部结合的骨骼点,踝骨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脚踝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踝骨骨折后,周围软组织和血管也会受到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同时,骨折断端会相互摩擦产生骨擦音,并可能出现畸形。踝骨骨折定义
常见致伤机制扭伤行走或运动时,脚踝关节突然内翻或外翻,导致踝骨受到剧烈的外力扭伤。01撞击重物直接撞击脚踝部,造成踝骨骨折。02坠落从高处坠落,脚部着地时受到冲击,导致踝骨骨折。03运动损伤如足球、篮球等运动中,由于剧烈的跑动、跳跃或碰撞,容易造成踝骨骨折。04
踝骨是胫骨和腓骨的下端膨大部分,与胫骨、腓骨形成踝关节,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解剖结构关联踝骨与胫骨、腓骨的关系踝关节周围有多条韧带附着,如内侧的三角韧带和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等,它们对踝骨起到束缚和保护作用。韧带与踝骨的联系踝关节周围的肌肉群(如小腿三头肌、胫前肌等)通过肌腱与踝骨相连,共同参与踝关节的伸屈运动,对踝骨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肌肉与踝骨的互动
02临床评估PART
典型症状识别踝骨骨折后,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现象,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血液循环。局部肿胀疼痛青紫功能障碍踝骨骨折会引发剧烈疼痛,尤其在活动或触摸时疼痛加剧。骨折部位可能出现青紫现象,这是由于皮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踝骨骨折后,脚踝关节活动功能将受到限制,无法正常行走或承重。
影像学诊断要点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X线片可清晰显示踝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是诊断踝骨骨折的重要依据。CT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骨折的粉碎程度、移位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MRI检查可发现隐匿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及骨髓水肿等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踝骨骨折的病情。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无移位或移位轻微,稳定性较好,一般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移位明显,稳定性较差,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开放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存在感染风险,需紧急处理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闭合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相对较为稳定,可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骨折分型标准
03治疗原则PART
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等方法。轻度踝骨骨折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疼痛管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康复锻炼保守治疗方案
骨折端明显移位,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恢复正常解剖结构。骨折移位明显踝骨骨折合并韧带断裂或严重损伤,需要手术修复。合并韧带损折部位皮肤破裂,需要进行手术清创和修复。开放性骨折骨折线涉及关节面,需要手术解剖复位,防止关节畸形。关节内骨折手术干预指征
固定技术选择石膏固定外固定架支具固定内固定适用于无移位的骨折或手术后固定,固定时间长,稳定性好。适用于轻度移位或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可调节固定范围,方便活动和锻炼。适用于复杂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通过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保持骨折稳定,有利于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关节内骨折或需要早期活动的患者,通过手术将内固定器材(如钢板、螺钉等)植入体内,达到固定骨折端的目的。
04护理干预措施PART
急性期护理规范冰敷踝骨骨折后应立即用冰袋或冷敷物敷于患处,以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同时减轻疼痛动与固定急性期应严格限制患肢活动,采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以防止骨折移位和加重损伤。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利于血液回流,缓解肿胀和疼痛。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术后护理关键点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防止感染。01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可采用药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缓解。02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03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04
疼痛管理策略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干预疼痛评估可采用冷敷、热敷、电疗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方法减轻疼痛感。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及时调整镇痛方案,确保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05康复训练计划PART
早期活动指导疼痛缓解后活动踝骨骨折后,患者需在疼痛缓解的情况下尽早开始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愈合。01早期活动需避免过度用力,活动范围应控制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以防加重损伤。02逐渐增加活动量随着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