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ppt
文件大小:827.5 KB
总页数:5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2
总字数:约8.02千字
文档摘要

治疗原则⒊功能锻炼是骨折病人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固定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直至痊愈。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功能锻炼早期(伤后1~2周)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中期(伤后3~6周)进行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的活动,晚期(伤后6~8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进行患肢全面功能锻炼。第21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问题⒈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和软组织创伤、石膏固定不当有关⒉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⒊有感染的危险与组织损伤、开放性骨折、牵引或应用外固定架有关⒋潜在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及深静脉血管形成⒌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骨折、软组织损伤或长期卧床有关第22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⑴预防和纠正休克﹕根据医嘱输液、输血﹔及时处理出血,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⑵保暖﹕注意温度和躯体保温,以改善微循环。⑶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血回流﹕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法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不同体位。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患肢肿胀时,遵医嘱用枕头或悬吊牵引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但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时,则避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局部血供受影响。患肢制动后,固定关节于功能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者,患肢需取外展内旋位,足踝保持功能位,避免受压,造成足下垂畸形。⑷加强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和末梢循环,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患者骨折远端脉搏情况、皮肤和色泽、有无肿胀及感觉和运动障碍。第23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减轻疼痛(1)药物镇痛﹕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2)药物方法止痛﹕可用局部冷敷、抬高伤肢等方法减轻伤肢水肿,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热疗和按摩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第24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检测病人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定时测量病人的体温和脉搏。体温和脉搏明显增高时,常有提示感染发生。若骨折处疼痛减轻后有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皮肤红、肿、热,伤口有脓液渗出或有异味时,应警惕是否继发感染,应及时报告医师。加强伤口护理﹕严格按无菌技术清洁伤口和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遵医嘱及时和合理安排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和方式。体位﹕无禁忌者可经常变更卧位,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第25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牵引的护理心理护理﹕多和病人沟通,向病人解释牵引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解除顾虑,安心接受治疗。观察病情﹕观察肢体血管神经功能,防止操作不当或牵引压迫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注意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对抗牵引﹕一般床脚抬高15~30㎝以对抗牵引力量。保持有效牵引﹕随时观察牵引的有效性,注意牵引绳是否脱轨,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拖地等现象,并及时纠正。第26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牵引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1)皮肤破溃、压疮﹕皮肤牵引之前涂安息香酸酊保护皮肤,出现水疱及时处理,必要时改骨牵引。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整洁,在骨突起处加保护垫,多按摩、擦浴。2)牵引针滑脱﹕主要是钻孔过钱,重量过大引起骨质撕脱。预防方法选好钻孔部位和注意深度,重量不要过大,颅骨牵引每日检查并拧紧牵引弓螺母。3)牵引针孔感染﹕保持牵引针孔周围皮肤清洁,防止牵引针左右滑动,在针孔处滴75%乙醇,每日2次,无菌敷料覆盖。如针孔感染,应及时处理,必要时拔针换位牵引。第27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牵引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4﹚定时测量﹕没测量肢体长度,两侧对比,防止牵引力量不足或过度牵引。5)足下垂﹕牵引式足部保持功能位,卧位时足部不要压重物,盖棉被要有护架。6)关节僵硬﹕骨折复位固定后,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功能锻炼。7)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呼吸不畅、咳嗽无力等均可引起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8)泌尿系感染和结石﹕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第28页,共5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护理措施—石膏的护理(1)石膏干固前护理1)禁止搬动和压迫﹕打好石膏后用软枕垫好,在干固前易折断和变形,搬时用手掌托起,严禁用手指捏和压迫,以防局部向内凹陷。2)加速干固﹕与促使石膏加速干固可提高室温、加强通风、灯泡烘烤、红外线照射等。但要防止烫伤。